初中一年级《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5篇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传记片。影片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将两个女儿训练成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一)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传记片。影片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将两个女儿训练成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东西。我从影片里看到最多的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觉得影片中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育儿高手。
好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两个女儿把比自己高大的男孩打得鼻青脸肿,本以为严厉的父亲会为此责骂他们。没想到父亲却在这次事件中看到了隐藏在她们身上的摔跤的天赋,她们的命运因为一次打架事件而发生了改变。大多数孩子可能都会在早期表现出某个方面的天赋,可是仅有少数孩子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因为很多人的天赋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被埋没了,有些家长甚至会充当残忍的杀手,把孩子的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多少孩子的天赋来不及闪光就熄灭了。所以,影片中的姐妹是幸运的,她们有一个善于发现并且开明的父亲。在那个保守封闭的小村落,他排除万难,顶着巨大的压力,把两个女孩子送上了摔跤之路。
好的家长能够给孩子专业的帮助。如果父亲没有摔跤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便两个孩子有摔跤天赋,在那个妇女地位低下的时代,她们也不可能走上世界级的舞台。父亲创造一切条件,化所有不可能为可能。从田野里的沙土摔跤场,到房顶上的被子摔跤场,再到标准的合金摔跤场,父亲绞尽脑汁为孩子想办法帮助她们训练,为孩子们提供一切舞台,让她们尽情发挥展示。从每天早上五点的督促训练,到摔跤技能的指导,再到比赛场上的现场指挥,父亲给她们的帮助远远超过学校的专业训练。大女儿在参加比赛前,每一次父亲都会仔细观察对手之前比赛的视频,然后分析对方的特点,结合女儿的特点总结出比赛的策略。女儿赛前总会向父亲取经,仿佛父亲的话就是她取胜的法宝。每次比赛前与父亲谈心,真有醍醐灌顶之感。事实证明父亲是很有智慧的,他的仔细分析、耐心指导最终帮助女儿站在了世界领奖台上。天底下没有家长不爱孩子,可是能够正确恰当地给孩子提供成长帮助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家长要么没有专业知识,又不愿意虚心学习,最终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要么就是家长太忙,忙于各种追逐,奔波,没有时间的精力,更没有耐心辅导孩子。如果一个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那他的孩子不可能出来拔萃,除非孩子本身特别厉害。我相信所有那些有所建树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睿智的家长,能够陪伴他们成长,能够在她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提供重要的帮助,引领他们走得更远。
好的家长总是不停地肯定孩子。影片中的父亲一直相信他的女儿能够成为世界冠军,尽管历史上印度女子从来没能摘得桂冠。他就那么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女儿在摔跤上绝对有天赋,一直一直给予她们正确的指导,充分的信任。相比较之下,体育学院的教练就让人所不齿了。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自私的人,第一次出场就以侮辱学员的家长开始。他只关心奖牌数,不在乎学员的个性差异。学员本身擅长攻击,他却非要她们防守。他宁肯保守地要求学员争得铜牌,也坚决不同意她们去挑战未知的冠军。每次学员比赛失败,他只是一味地指责她们——“你是怎么防守的?”“你今天是怎么搞的?”眼神里满是嫌弃、鄙夷,从来没有给予她们及时的安慰和正面的鼓励。他充当了学员摔跤场上的差评师,他对学员没有爱。相反男主角却总是用肯定的眼神注视他的两个女儿,在赛场上为她们呐喊助威。有人说所有的问题孩子都是因为缺爱。他们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难道不是在吸引我们的关注吗?所有人都不喜欢被忽视,被否定。我们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好。只有当我们感受到爱,感受到信任,感受到被关注了,我们才能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前段时间央视的纪录片《镜子》在众人心中掀起一阵波澜,人们久久不能平静。到底是什么把我们原本可爱阳光的孩子变得麻木冷漠甚至无情无义?作为家长,我们背负着各种社会赋予的角色,我们马不停蹄地追逐着我们认为值得拥有的一切,我们努力要实现自我价值。可是,当我们回到家里,卸下面具,准备享受天伦之乐时,看到的却是孩子冷漠的眼神,不屑的表情,我们的心仿佛在滴血。我们哪里错了?我们没有错啊,我们所有的努力不都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吗?我们自认为我们太爱孩子了,太想让他们过上优越的生活才会忙碌拼搏,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拿什么来挽救我们的孩子?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教育?
答案,在风中。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与他们一起成长。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二)
《摔跤吧,爸爸》终于下线了,我也可以毫无保留的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无所谓剧透了。这个电影我在电影院一共看了四遍。两遍印度语,两遍国语。在电脑上还看了一遍无删减版的原版。根据这前后一共五次的观赏,谈谈触动我内心的感悟。
第一次看,是印度语的,独自前往,当时哭的稀里哗啦呀。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我们家也是我在主抓孩子的教育,家人很多的不理解。时而严厉,时而放松。如果想要实现理想,肯定是不能走寻常路的,因为按照寻常路能成功,那谁都成功了。在教育这条路上,必然要对孩子付出极大的耐心,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样有执着的信心。我不如影片中的爸爸,那么专业,是全国冠军,那我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肯定要另辟蹊径,比如通过去年的畅销书《刻意练习》,哪有什么天才,只有向上的方法,坚持的操作;刻意的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天才。正如《穷爸爸富爸爸》中讲到的,什么是 IQ,IQ 指的是在某个领域上的领悟能力;不单单指的是学习上的。
第二次看,印度语的感觉就没有那么深了。但第三次看,是国语的,感觉又回到了一个全新的电影中,即使知道后续的发展情况,但由于语境的变化,也让自己再次身临其境,感受整个故事。全家人一起去观看的,大家都被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都在不停的擦拭自己的泪水。
今天中午看了一下印度原版的无删减版,有一些细节,让故事讲的更完整,连续性更好。
阿里汗扮演的父亲,推开门,给孩子们的腿部做按摩。对孩子母亲说:“要么做父亲,要么做教练。”如果选择做教练,就要忘记父亲的身份。(这一段,在电影院中,是没有的。)这就是父爱,所谓大爱如山,他不会只是动动嘴皮子,而是像山一样,站在孩子的后面,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依靠。让我也想到了自己,每当推开儿子的房门,看看他熟睡的样子,更加坚定我成为他依靠的决心。传授给他的应该是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哲学;有人会问,这你都具备吗?我会回答,不具备呀,所以,我在努力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成为一个全科导师,是我的目标。
影片讲的很合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为孩子们是无法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的。诱惑,世俗的眼光,都是不可能让孩子抵抗得住的。这个时候,父母的话,往往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伙伴的忠告,却可以让他们重燃动力。大闹结婚现场那场戏,吉塔伙伴说的话,彻底震撼住了吉塔姐妹,从此训练是从心出发,而不仅仅是父亲的逼迫。心理上,从受罪到自发。这才是终生学习的真谛。目前,我家的教育确实也存在这种动力不足的问题,孩子只在打游戏,听得到上发自肺腑。虽然我不阻止,但我努力让他用优秀的方法去,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实现锻炼。
在谈谈影片中的训练,体力是永恒的基础,速度,反应,敏捷,力量都是相辅相成的。训练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打破舒适区的过程,逐渐让自己变得更强。我们家的体能训练还在持续中,但是天天的体重依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还需要继续努力。
“比赛前要战胜恐惧,我女儿已经做到了。” 这是吉塔第一次参赛,爸爸对身边人说的话。是的,战胜恐惧的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家的教育中,设计更多的体验,让天天能在不知不觉中挑战自己,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当孩子展翅高飞的时候,不再需要父母的庇护的时候,那么诱惑其实也悄悄的像他们靠拢。抵御诱惑的能力,真的是很难的,即使如吉塔这样的顶尖运动员也是如此。
然而,在自己满身伤痕的时候,最后的依靠,依然是家庭。当吉塔鼓足勇气,给父亲打电话,只是简单的:sorry,爸爸。父女关系,变冰释前嫌。家永远是归巢,心胸开阔的家人是你的依靠,应该成为你不断前行的东西,绝不能成为孩子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比赛中策略的应用,两分钟很短,但也很长,是 120 秒。“ 你还没输。” 成为整个比赛的转折点。通过比赛录像的反复观看,分析,研究出来的是在心理上如何应对各种选手。
在决赛中,让人记住你的方式去比赛,这是父亲对孩子最大的嘱托。当吉塔面临绝境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爸爸的话:“爸爸不能每次都救你,我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但你必须依靠你自己。” 形成绝地反击。
其实作为反面教材的教练,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大家的目标不一致,对比赛的理解不一致,水平不一致。作为教练,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运动员好了,因为荣誉也是有他的付出的,但是这个运动员是谁,他并不关心,只要是选拔出来的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教练对队员是选拔机制,不是唯一。而作为父母就不一样了,我们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优秀,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和我真的没什么关系。因此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举动。
当吉塔获得金牌,并将金牌交给父亲的时候。“你是我的骄傲。” 父亲这句终极肯定,让这部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最近看的太多的书,讲的都是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练习,才能让事半功倍,学习如此,运动亦如此。当人有了目标,便会推动自己向前的动力,每向前一步,在人生的长跑中,就会比别人强一点。不断的挑战,自信心也会不断的增强,实现全方位的提高。
加油吧,天天爸爸!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三)
不,可能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
昨晚,我们看了一部最近很火的电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贫困的小村落,拥有金牌梦的前摔跤手爸爸,4个女儿,这样的组合,让我在那位父亲表示要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更别提他们用跑步代替专业训练,用麦地当训练场地了。我就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样,觉得他疯了,这是痴人说梦。
但故事的进展让我大跌眼镜,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从一开始的瘦弱到后来的强壮,从一开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击到后来打败男摔跤手。两个女孩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许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国际比赛上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这颗没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坠落。所幸她及时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帮助下顺利找回状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场最终的比赛到来了。还有十几秒,记分牌上的数字是5:1,Geeta是1。这个数字仿佛击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要在十几秒内拿5分,我想,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但是Geeta不这样想,那个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对她嘲讽、对她说不可能的人的脸上。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证明了: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经历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嘲讽,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可能,当这种时候希望你能如Geeta一样,把这句话摔在他们脸上——“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四)
为了梦想而奋斗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女儿无私的爱。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冠军摔跤手因为摔跤给他带来了荣誉却无法带来金钱,迫于生计,不得不屈服给现实。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在他渐渐衰老的时候,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一块奥运金牌。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不断地训练她们,这个过程他承受着所有人的冷嘲热讽,默默前行。最终,他的女儿们也都成为了国家冠军。
本以为影片到此结束,却发现这位父亲的理想比这更远大,他希望女儿们都是世界冠军。但女儿不再继续听话,因此连续输了几场比赛,才发现父亲是对的。接下来她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最终成为世界冠军。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有再多阻碍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影片里的父亲,为了他的梦想、为了他的女儿,承受着几乎令他喘不过气的压力,但总能想办法克服这些。
我们要学习他们,以他们为榜样,告诉自己——为了目标、为了梦想去奋斗!坚持下去,就能成功!为自己加油!
学会坚韧、学会不忘初心,学会为了梦想而拼搏、去奋斗,永不放弃!这样,我们才会走向梦想,推开成功的大门。勇于向一切阻碍自己前进的事物发出挑战,战胜他们!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五)
向梦想前进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
骐涵
昨晚在茶室观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摔跤手爸爸梦想有一天他的祖国印度的国旗能飘扬在国际摔跤赛场上空,印度国歌能唱响在赛场上。但是他的光辉岁月逐渐被时间侵蚀,他由壮年逐渐走向中年。他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够帮助他完成梦想。
但是上帝又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在当时社会女孩摔跤是被嘲笑的,所以他渐渐埋葬了自己的梦想。直到有一次,他的两个女儿把两个男孩打得鼻青脸肿,他内心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他想要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
他的想法受尽了冷嘲热讽,他的两个女儿也不愿意接受。两个女儿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向朋友抱怨父亲是多么的严厉,但朋友的一些话却让她们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印度的女子生下只能做家务,成年后只有照顾家人、为丈夫生子,这就是宿命。”这对所有女性是不公的,但她们的命运却不是如此,她们的父亲让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从此她们认真训练,不断向前方奔跑。
直到有一天,大女儿走向了国际赛场,她离父亲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外面的世界让她忘记了父亲的教导。在经历了失败之后,她没有之前的痛苦和不甘,直到妹妹的到来,妹妹的劝说和父亲的指导让她在赛场上找回了自己,让印度的国旗飘扬在赛场上,完成了父亲的梦想。
向梦想前进的路上充满荆棘、坎坷,这一路有笑声也有眼泪。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影片两个女主人公心中有着一份信念,是父亲的梦想,也是面对命运的不公,她们要去实现、要去改变,不可以退缩也不可以失败,努力前行,才能实现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