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700字范文
《百家讲坛》是个开放的节目。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百家讲坛观后感,欢迎阅读。
百家讲坛观后感1
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讲坛的,时间太晚了。因为历史老师让我们去看,我就在网上挑了一期《三字经》解读去看看,这个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也因为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我才真正认识了《三字经》。
《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称三百千。而三字经用“经”这就体现了三字经的重要性。寥寥1720个字的《三字经》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代代君王粉墨登场、历史人物或血洒疆场,爱国情怀感动一代代炎黄子孙;或助纣为虐,遗臭万年!
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钱教授讲到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因此我明白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所以《诗经》里面也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三字经》所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对钱教授解读《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我去切、磋、琢、磨,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人必须经历过勤苦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成功遇到困难我也应该有不怕苦的精神,并把遇到的困难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打磨的过程。
百家讲坛观后感2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百家讲坛观后感3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4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近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
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5
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家与家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国与国之间需要真诚交流。如果我们处在真诚交流中,就会构成这温馨世界。
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真是感触良多。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记忆深刻。这期讲的“信”让我想起了书上的《期行》。而且钱教授也讲了这个故事。
现代人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了吧!
在诚信的背后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却因为“利益”抛弃了这高尚的东西。
街头巷尾都可以看见的小商贩,他们的不诚信相信你们也遇到过——什么缺斤少两,什么以次充好。这不正是遭人唾弃的吗?就是在这种小事上却联系着更重要的问题——诚信。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 孩买苹果的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买了两斤苹果,可当他埋头掏钱时,小商贩却从已经称好的苹果中拿出来一个。没想到小男孩离开不久后又回来了。正当商贩以为他是回来讨回那个苹果时,情节却来了个大反转。原来是小男孩发现商贩多给他找了一元钱,特意将钱送回来了。这篇文章通过小男孩和商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小男孩的行为不正是我们认为遥不可及又不愿为之的诚信吗?
其实诚信是源自你内心的选择,是别人无法决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要做到却是很难。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诺,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钱。而是一个诚信的人。
我仿佛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礼诚信的心和华歆不想失信于人的神情。这不就是温馨世界,真诚交流的表现吗?
百家讲坛观后感6
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都会准时收看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是由一些大师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分析一些经典著作,告诉我们为人处理的道理。
我是在妈妈的强迫下看的,那时,我喜爱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正在热播中,我自然是一万个不情愿,可是,妈妈可不管这么多,直接调到了十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办法,我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呆呆地看这“百家讲坛”。但是,渐渐地,我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从王立群读《史记》,我知道了一个朝代兴衰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时代是一步步前进的。从易中天讲诸子百家争鸣,我知道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体的内容,虽然有些我还不太明白,但我一定会读读这些经典,吸取里面的精华。
从鲍鹏山《新说水浒》,我明白了故事中各个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在以前,我还只是简单地认为《水浒传》只是一本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书,通过鲍鹏山老师对里面细节的讲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细嚼慢咽地,里面108条好汉,个个性格不一,来历不同,作者能处理得这么好,每一个英雄好汉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归宿安排得合情合理,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地咀嚼这部经典。从曾仕强教授讲胡雪岩的启示,胡雪岩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我明白了诚信是人的第二性命。从钱文忠老师解读《三字经》,我知道了四书五经的一些大致情况,以后,我也会慢慢地去读这些经典。
“百家讲坛”已经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一天如果没“吃”,我会觉得心里空空的。里面讲解的一些道理,必定会使我受益无穷。我会一直看下去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700字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