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600字

醒婷 1158分享

《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动画片,其情节设定、人物渲染都有其独到之处,作为暑期档一部高分动画片,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欢迎阅读。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

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的是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的经典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萌萌哒小孩,而是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在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人设和关系上作颠覆。是以《封神演义》中的龙王水淹陈塘关和哪吒闹海故事展开:

讲述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逆天命而行的传奇故事。影片充满中国古典元素,反叛、战斗、成长的主题也为画风增添热血气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既严谨按照原作,又完全颠覆原作。这话并不矛盾,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细节上又颠覆了原作。

笑点、泪点、燃点、影片节奏、分镜、视角、动态、感情线、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设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点的好看。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设定,完全是颠覆性的好看的那种!

人物设定上,影片中会提现大小哪吒的对比,两者差异不仅体现在前后形象的变化上,更在于其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屈服于人们的偏见还是与命运斗争到底。

而在故事内容上,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自身对于命运的态度发生转变。

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

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年轻人也在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

在哪吒身上,似乎蕴藏着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年轻人的身影。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收获匪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前面时,我看得哈哈大笑,当看后面时,妈妈却看得泪流满面。这个长着黑眼圈,双手插在裤子里的哪吒和我幼儿园看的哪吒完全不同。我本喜欢那个白白胖胖的哪吒,但是这个哪吒更让我欣赏。

那你们知道哪吒是怎么来的吗?

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交给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儿子身上,可是太乙真人的师兄申公豹施了一点法术,把灵珠偷了,让魔丸附在李靖家儿子体内,让他成了一个十足的魔童。

哪吒一生出来,就把陈塘关的人们吓坏了。但是他的母亲抱着哪吒说:“他不是妖怪,他是我的孩子!”

哪吒从小全身蛮力,性格桀骜不驯,生性顽劣,喜欢恶作剧,总是捉弄人,人们知道他是魔童都害怕他,不敢和他交朋友,只有母亲陪他踢毽子。母亲虽然穿着盔甲,还是被他踢得全身都是伤,但母亲很开心。

在哪吒生命最后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张换命符,这样一个场景,我被哪吒父母无私的爱深深感动。为了哪吒能活下去,母亲一心为人除妖,他的父亲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哪吒的生命。

这是多么深沉的父母的爱啊!也正是这样的爱感动了哪吒,让他为了自己而努力,让他明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的才算!

这让我想起学骑自行车的事情。记得我刚学骑自行车时,跳上自行车就开始骑,刚上车就摔了一跤,这一下我就害怕了,不愿意学骑自行车了。妈妈说,我扶着你,放心骑吧。

妈妈每天放学扶着自行车陪我练车。连续一个星期,直到有一天妈妈把手放了,我就会骑自行车了。但是,妈妈的腰已经挺不直了。爸爸知道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夸我说:“你真厉害!”然后送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爱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能够带来幸运。我也拥有这样的爱,我的爸爸妈妈爱着我,当然我也爱他们。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3

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金箍棒这四样是童年时代心心念念的宝贝,仿佛有了这,便可上天入地,叱咤乾坤。笔者幼时得以看过《哪吒闹海》,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幼稚小童时竟连大半部台词都能背下,感念上美厂为这辈人传递了美学的概括认识,待到小学时欧阳常林出版的那部《哪吒传奇》,亦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观感记忆。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片子,说实话,一开始在预告片中看到,哪吒的面部五官设计成外国熊孩子的长相时,我是不太敢去看这部片的。

当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来的时候,笔者作为一个有哪吒情结的人,并不想凑这个热闹,直到看到豆瓣评分越来越高,而且也刚好暑假有空,就抱着看个风火轮的心情,没想到这么一部推陈出新的动画电影竟赋予笔者颇为震撼的观感体验。

好的故事,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故事,一部电影的内核绝不在于数字特效、动作设计、景别构图,宏大场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在以上都实现了国漫的延续和超越,而且还完成最核心的本质要义——就是讲好真情实感的故事,传递出真正的哪吒精神。

故事是讲得很好的,虽舍掉了抽龙筋、搅龙宫、割肉还骨等传统情节,却在保留故事原始基础的框架上,又创作出了哪吒与父母、与三太子、甚至与申公豹等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联系,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而且在诸多情节设计上,不论是先于山河设计图中习得障眼法,而后呼应于真假申公豹之辩的草蛇灰线;亦或在与三太子的冰火大战中,顶天立地三头六臂此原古印度形象爆发得水到渠成,都是行云流水、高潮迭起,辅以瑰丽清然的景别构图与极具冲击力的宏大场景,可谓相得益彰,观感极佳。

而这部电影完成度高的另一点即在于传递出的价值层面——独立反抗的哪吒精神。

此种独立和反抗的哪吒精神,在《哪吒闹海》中,体现出的是割肉还母、拆骨还父、横剑自刎等颇为暗黑压抑的表达,而在本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更多的描摹点在于魔童哪吒为世人唾弃,从而烘托出一位叛逆反抗而最终因亲情友情得以升华的哪吒,这是本部作品在哪吒精神内涵上所做出的全新创造,更着力于表达“不受世俗眼光所累的自我定义”这一内核。

但不论如何,哪吒的人物内核,都应该是独立和反抗的。“纵观中国古代神话,能担得起离经放纵四个字的,一是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是闹海屠龙的哪吒”。而哪吒的命运应比剧底斗战神佛更具悲色:

孙大圣在花果山不仅有一干猴子猴孙,更有七十二洞妖王俯首称臣,鬼王慕名拜谒,纵然齐天大圣有官无禄,云游四方与天庭诸位称兄道弟;而哪吒是灵珠转世,时隔几十年的两部主题电影对其的描述,都是三年怀胎、天呈异象,诞生即为人不敢近的妖孽怪胎,不论是肉体凡身的小哪吒,还是至纯至净莲花身的灵珠子,他所呈现的形象始终都是幼态的。

哪吒于幼时起,一人独自上天下海,一人承那劫数惊雷,一人担这世间孤立与唾弃,才有这脱胎于人世间一身反骨的刚烈少年,才有那孤身一人不畏世俗的偏执和坚定,这便是哪吒的宿命,也是哪吒精神绝伦的呈现。

二十年前一身白衣的哪吒拔剑自刎,悲壮,无助,令人扼腕;

二十年后一袭红兜的哪吒只身赴劫,有了愿以命换命的父母,有了共患难的朋友敖丙,这次精神内涵的改编,削减了其身世的悲剧底色,旨在表达“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内核,两相竟下,各有评说。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

直到四年后的夏天,真正能够接过“大圣”衣钵的继承者才隐隐露出头角——他项戴乾坤圈,身披混天绫,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而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听起来像部毫不走心极易扑街的暑期档圈钱动画。此前的预告片剪得也非常粗放,甚至连剧照都找不到两张。但一如当年悄无声息又大爆的“大圣”,“哪吒”极可能在观众毫无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奉上惊喜。

从成品质量上,从情感上,从故事完整度上,“哪吒”表现都担得起这份“惊喜”。

故事基础自然脱胎于“封神榜”,但电影又对人物与世界观进行了全面改写。哪吒的成长主线不算新鲜,被命运诅咒,被孤立被排挤被禁锢,外冷内热,问题儿童的内心求索与自我成长。

有意思的是重新构建的哪吒与龙王太子敖丙的关系,这种写法是如今非常流行的CP双主模式。两个孤独不被理解的灵魂,一动一静,一火一冰,正邪属性的对立与包容,惺惺相惜又相爱相杀。现代的叙事模式嵌入被解构的“封神”世界,毫无违和,如同神话版的“小鱼儿与花无缺”。

这种设定必会讨得部分年轻观众特别是腐向观众的欢喜。不过,作为一名大叔,观影时内心满是敖丙被哪吒抽了筋的恐惧。这份焦虑,没看过《哪吒闹海》的孩子们,怕是不懂的。

喜剧在电影中占了很大比例,令人印象深刻。笑点做得非常高级和自然,抖包袱的水准完全是好莱坞级别。

动作戏也漂亮,特别是哪吒、敖丙、太乙真人和申公豹的画中乱战,行云流水,一只运动长镜头上天入地,在各个人物间游走,想象力十足。

电影cult气质很重,哪吒的造型看上去非常朋克范儿,黑眼圈,一口烂牙,双手撑着裤子松紧带,佝偻身子,面色阴沉,一脸凶相,仿佛一个颓丧愤怒的乐队吉他手,让人想起虚拟朋克乐队街头霸王(Gorillaz)。

这当然是隐患,观众们未必能接受这样的造型,总担心吓到小朋友。毕竟作为主角,既不英俊也不可爱,但与电影中的人物设定是契合的。

毕竟,他是凶心降世,是普通人眼里的恶魔,避之不及。在嫌弃与憎恶中成长,这副暴戾的样子,不是凭空而来。

何况,必然的,小魔头会有变身时刻。

少年哪吒对抗恶意的方式,就是变得更加凶恶与愤怒,他暗示自己,不必在意任何其他人的眼光,只管自顾自地顽强成长,一副倔强死硬的姿态,却在第一次与敖丙踢毽子时流泪;在得知父母要为自己办生宴后一脸冷漠,又在父母离开后忘情地又唱又跳。

电影的感情丰富而充盈,友情、亲情、师徒情,有让人热泪盈眶的动情时刻,特别是哪吒与父母告别,迎向自己的劫难时,旁边的妹子一个劲抹眼泪。

缺点也不是没有,比如敖丙的角色稍显单薄,转变太突然。双主角架构不够突出,没能完美呈现出电影的设计。技术角度而言,美术设计不及“大圣”,画面细腻度也不如“追光”。

哪吒变身太早,帅气造型不该首秀于魔化,而应该留给觉醒。目前电影的处理,情绪的爆发并没有与哪吒的成长真正共振,浪费了设计。所以电影中的情绪点,落在了煽情上,却没有一个“大圣”那样化石为铠,让人既肾上腺素喷发又热泪盈眶的燃点。然后,像所有类似动画一样,终极大战虎头蛇尾,一笔带过,匆匆了结。

电影工整有余,风格化略欠,显得保守。尤其比起导演十年前的动画“打,打个大西瓜”,感觉锐气和新意都有所退步。毕竟投资大了,风险高了,个性施展的空间变窄,是可以理解的商业逻辑。

但“哪吒”依然是部能让观众满意,甚至觉得惊喜,绝对值回票价的电影。它故事完整,逻辑通顺,角色饱满,情感丰沛,幽默、动作、煽情、奇幻元素皆备,叙事也不墨守成规。虽然市场千变万化,但它基本承接与复刻了“大圣归来”的成功商业元素,真正有望成为“大圣”的继承者,在这个暑期档扮演票房黑马,成为现象级的动画电影。

制作方当然也对电影的品质颇有信心,电影的结局留下了一长串线索,续集想必已是计划中的事。

更有趣的是,在片尾彩蛋中,同一世界观的“姜子牙”电影也已制作完毕,定档于2020,光线彩条屋这是准备开创“封神宇宙”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5

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的是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的经典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萌萌哒小孩,而是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在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人设和关系上作颠覆。是以《封神演义》中的龙王水淹陈塘关和哪吒闹海故事展开:

讲述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逆天命而行的传奇故事。影片充满中国古典元素,反叛、战斗、成长的主题也为画风增添热血气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既严谨按照原作,又完全颠覆原作。这话并不矛盾,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细节上又颠覆了原作。

笑点、泪点、燃点、影片节奏、分镜、视角、动态、感情线、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设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点的好看。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设定,完全是颠覆性的好看的那种!

人物设定上,影片中会提现大小哪吒的对比,两者差异不仅体现在前后形象的变化上,更在于其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屈服于人们的偏见还是与命运斗争到底。

而在故事内容上,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自身对于命运的态度发生转变。

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

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年轻人也在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

在哪吒身上,似乎蕴藏着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年轻人的身影。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收获匪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心得体会6篇范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5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小学五年级观后感精选5篇范文500字

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观看有感的观后感精选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范文精选10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观5篇精选 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观看的影评观后感心得精选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3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