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

思恩 1160分享

春晚越来越难办是不必讳言的现实,但各方依然顶着压力争取给全国人民奉献上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因为对于几代电视观众来说,如果没有春晚,便少了些年味。既然这样,那你知道怎么写春晚观后感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参考1

春晚好比年夜饭,伴随着中国的观众走过了50多个春节,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节目和美好回忆。历届的春晚虽然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获得了许多好评,总还是有部分观众频频“吐槽”。其实,一桌十几人的饭菜尚且众口难调,何况十三亿人的“年夜饭”。所以,不论结果怎样,期待春晚的心情却是一样的,所以我也仍然在期待中看了春晚,细细品味了今年的这桌“年夜饭”。

今年的春晚号称是年味最浓,最接“地气”,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次。新导演冯小刚首先在主持人和大腕演员的选择上就让人跌破眼镜。他不仅选择了大叔级的演员张国立做主持,成龙、梁家辉、黄渤、赵忠祥、倪萍、张明敏、李谷一等众多老明星也纷纷闪亮登场,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虽然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也增添了许多的亲切和温馨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曲《难忘今宵》真是太让人怀念了,中国老百姓的特色不就是念旧么。

正因为念旧,当剧组用一双筷子拍出短片,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华夏血脉的认同、睦邻友善的帮助融入其中,在带出中国数千年的特色、味道时,更多的是带出了观众的热泪和情感。

晚会创意的节目还是《中国符号》,匈牙利Attraction舞团用配合默契而巧妙的人体组合摆出的背景图案,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让人大开眼界。

晚会的亮点莫过于杨丽萍外甥女的旋转“串场”,15岁“小彩旗”四个小时的旋转表演,让观众的心从开场揪到了结尾,且不说那美轮美奂的四季变装,就一个小女孩这样持续做一个动作四小时就已让人叹为观止了。

相对这些创新,小品、相声类节目没有了本山大叔的表演,总还让人留了些遗憾,多了些让人吐槽的借口。无论怎样,春晚依旧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它依旧在我们的期待与纠结中成长、发展。

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参考2

今年的春晚更是让我大饱眼福,那充满视觉效果的舞台背景使人流连中无不惊叹科技给人满带来的一切,更让人难忘的是春晚中的演员,牺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我们表演,为我们演绎了一年又一年的精彩。

回顾春晚的__年,每一年都让我们在快乐中度过,在希望中渡过新的开始。这些不仅仅说明春晚的历史,更说明春晚使我们中国的代表,是我们的骄傲。它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成千上万的爱好者,更难得的是它记录了几代人的成长,他给我们带来的实在太多太多……

还记得小时候看春晚,那时的我们就已经体会到春晚的乐趣。大家吃完年夜饭后都挤在一起盯着电视,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坐在电视前,不为什么,就为了享受每一年必须做的事情——看春晚,每一年的结尾亦是每一年开始,大家心里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春晚已经融入了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春晚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还是每个潮流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在春晚的舞台唱响后,使所有的中国人都激起爱过的心。从《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把火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记住了这把火,正因为这把火才让上一代的社会流行起来。再往后一首经久不衰的《难忘今宵》又在春晚的舞台上唱响,所有人又开始回顾经典。“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句话亦成为所有人都听晓的话,从此,魔术又在我们之间风靡全袭。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这些年头的春晚,你又想起了什么?让我们都铭记这些经典,这些经久不衰的回忆。

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参考3

春晚年年有,岁岁又不同。哪个新人将登上春晚舞台,哪位知名艺人因为日程原因遗憾退出,春晚节目单有哪些新看点,小品曲艺节目都有啥……20__年春节即将到来,关于春晚的话题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这些关注中有热切期待,有肯定赞许,有建言献策,也不乏批评之声。观众对春晚的需求越来越众口难调,回应好观众需求,正是春晚创新的动力所在。

回望春晚刚刚诞生时的20世纪80年代,经济建设等百废待兴,文化领域亦处于干渴状态。推出一台高水平的春节联欢晚会,无论触及哪个领域,必然受到万众瞩目。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观看春晚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全国人民和全球华人心连心的符号。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相对贫瘠的时期,人们很容易形成同样的或相似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标准。春晚行进在大众一致认可的审美轨道上,所以成就了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春晚本身也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年夜文化大餐。

审视当下的境况,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已成波澜壮阔之势,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偏好愈发多元。相比较而言,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观众喜欢传统的唱法、悠扬的旋律、铿锵的节奏。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往往倾向于在传统和现代音乐之间积极地寻找情感共鸣。九十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对于文化娱乐的体验更明显地表现为个性化的追求。即使是同一代人,也会因为知识结构不同、人文性情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趣味喜好,对于美的理解变得更为多样而无法归一。俗话说得好,羊羹虽美,但众口难调。春晚要取悦无数种期盼和需求,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过去一个“梗儿”可以逗笑全中国,如今观众“笑口难开”却是常有的事,“惯性挑刺儿”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当大家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审美追求都变得纷繁多样,如果还要求一台近五个小时的晚会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产生一种“同一性”的全民好评甚至狂欢化的效果,其实是非常苛刻的。对春晚有期待,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记忆中、乡愁里的“精神家园”。期待之余我们也应理性清醒看待,春晚不可能对每一种文娱需求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给春晚制造太多的舆论期许乃至舆论压力,反倒是可能会绑架春晚,束缚住春晚的创新可能。

没有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没有停滞不前的文艺渴求。大众对春晚的高要求甚至苛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标志着欣赏水平的整体提高,标志着文化发展的繁荣多样。这也对春晚筹办者乃至广大文艺工作者形成有力的鞭策,尽可能对接好观众的期待和需求,正是春晚创新应聚焦的命题。这些年来,尤其是今年,央视“开门办春晚”的力度越来越大,大门越来越宽,为的就是吸纳多元文化和流行元素,集众人之才智,让春晚程度地实现“老百姓喜闻乐见”。

春晚毕竟只是一台文化娱乐晚会,它是一枝独秀的芬芳,不是春色满园的绚烂,我们不应该给春晚太多舆论压力。用鼓舞的目光赞许它的成功,用包容的胸怀接纳它的不足,春晚才能越办越好。

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参考4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后,就都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期盼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分一秒的的过去。虽然才短短的几十分钟,可是我刚感觉好像过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八点的钟声敲响,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帷幕。一幕幕别出心裁的呈现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让全国的.亿万观众大饱眼福。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谦表演的魔术系列《千变万化》。第一个魔术是《变橙汁》。只见他先把橙汁倒入一个纸杯中,接着用手盖上,然后把杯子倒过来,这时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刘谦把手拿开,杯里的橙汁居然一滴都没有!第二个魔术是扑克牌。他叫主持人先把一副牌洗得很乱很乱,然后再交到他手上。只见刘谦拿着扑克牌随便洗几下,当他翻开时,见证奇迹的时刻又到。桌子上排着四列扑克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每一列是同花,而且都按顺序排列!最后表演的是变硬币。刘谦让一位观众把三枚硬币握在手心里,然后放在玻璃桌下面。这时,更加令人称奇的事情发生:刘谦的手竟然能穿透完好无损的玻璃桌面,从那位观众的手上取回三枚硬币。真是太不可思议!看着刘谦的表演,我都惊呆,神经也紧张到极点。

精彩绝伦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小品,相声,歌舞等不断带我们一家人惊喜和快乐,我们激动得一个劲儿的鼓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虎年的钟声敲响。也引来窗外的鞭炮声。只见窗外烟花满天,炮声连连,人们都在用古老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也在鞭炮声中期待在明年春晚的精彩。

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参考5

众所周知,如今,不管是央视出品,还是地方台制作的春晚,大多已被视为鸡肋。当下,互联网勃兴、自媒体盛行,观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春晚要办好,就必须学会站在老百姓的视角进行创作。所谓老百姓的视角,不是仅仅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元素拿过来展示,而是要真正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提炼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实感。

互联网勃兴、自媒体盛行,观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春晚要办好,就必须学会站在老百姓的视角进行创作。

从1983年央视举办首届春晚开始,“大年三十看春晚”便成了中国人过年的主题之一,甚至渐渐演变为具有年俗意义的文化现象。

然而,众所周知,如今,不管是央视出品,还是地方台制作的春晚,大多已被视为鸡肋。有人说,春晚失宠主要是因为时代已经进入娱乐多元、选择多元、享受多元的新阶段,让老百姓在电视机前坐上几个小时看晚会,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一解读固然正确,但同时,也恰恰说明春晚制作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观众需求。就算舞台再精美、灯光再华丽、演员再大腕、平台再有优势,如果找不到与观众对话的正确方式和路径,春晚就无法摆脱被吐槽、揶揄的命运。

当下,互联网勃兴、自媒体盛行,观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春晚要办好,就必须学会站在老百姓的视角进行创作。所谓老百姓的视角,不是仅仅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元素拿过来展示,而是要真正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提炼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实感。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几年,以百姓生活、草根情怀为主体的春晚,越来越受欢迎。尽管百姓春晚仍不及明星春晚有话题,但若论口碑与回响,前者早已开始慢慢。

昨日的小年正式拉开了春晚大幕,一方面是央视春晚完成第三次彩排,另一方面是地方台春晚开始陆续播出。记者相信,今年的春晚热话,的关键词将会是“草根”与“新媒体”。

“乐活”是一种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倡导原生态的生活。这种心态也映射到老百姓对包括春晚在内的各类文艺产品的需求上

春晚是大年夜的“团圆饭”,既然如此,就该实实在在地演出老百姓的口味来。这个口味,不是哪个导演的口味,或者哪个演员的口味,它一定且必须是老百姓的口味。

最近,崔永元主持打工春晚的消息再度成为话题。实际上,今年已经是他第三度担任打工春晚的主持人。而这场春晚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从编导到演员,全部由真真正正的打工者担任。虽然没有明星大腕,也没有央视这样的播出平台,但已连续举办4年的打工春晚,如今在网络上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网民对该春晚的称赞是“原生态”、“质朴真挚”、“看着不装”、“舒服”,等等。

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乐活”是一种追求。乐活是社会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倡导原生态的生活。这种心态也映射到老百姓对包括春晚在内的各类文艺产品的需求上。正是这样一种普遍的心理变化,使老百姓更期待看到接地气、草根化的春晚。从今年各类春晚的排演信息来看,草根元素的确越来越受重视,在节目内容方面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貌似接地气的伪亲民节目,使春晚给人一种假模假式的感觉……敢于起用百姓演员,敢于排演来自生活的节目,才能真正创造出趋近于零距离的互动氛围,也才能产生真实的快乐、真实的情感

不讳言地说,近5年,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全国各类春晚,都在面对生存危机。因此,如何唤回观众,便成为春晚创作者们挖空心思、费尽力气要破除的难题。而加入更多的百姓元素,几乎成为所有春晚的共同选择。

从实践结果来看,大大小小的春晚的确增加了不少接地气的节目,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其实,不买账的原因很简单,大量的接地气节目还是跟“地气”隔着一层皮。这种貌似“接地气”的伪亲民节目,使春晚给人一种假模假式的感觉。

比如,有的相声节目,频繁使用网络热词,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达到与时代接轨的效果,就能令数以亿计的网民产生亲切感,但生硬的串联和鹦鹉学舌似的模仿,一看就是在演。还有的大型春晚也从老百姓里找“苗子”,把他们请上舞台,但却因过于迷信明星效应对收视的影响,不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草根节目,于是,百姓演员或露下脸就下台,或被加插在集体节目中做布景,如此一闪而过的“草根元素”还被美其名曰“让百姓上春晚”。

这样的春晚,仍是俯视观众的春晚。而在今天的时代,老百姓需要的是能够平视的春晚。记者曾与一位多年参与春晚制作的导演讨论这一问题,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直言春晚应该大刀阔斧改革,实现“草根化”,要敢于起用百姓演员,敢于排演真正来自于生活本身的节目,“老百姓自己的节目,不是在演,就是在生活,所以,同为老百姓的观众,能从中找到一份‘真’,这是赢得观众的关键。”

以媒体融合的方式来办春晚,这种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做到内容的融合,乃至精神的融合

虽然收视一年不如一年,观众吐槽不断,但央视春晚仍是春晚之中的春晚。它的制作方向,最能代表春晚这种文艺样态的整体发展趋势。根据记者观察,与往年相较,今年的央视春晚的不同是:首次引入了新媒体互动的模式。

新媒体是加速春晚没落的主因之一,如今,春晚又要从新媒体中寻找生机。以媒体融合的方式来办春晚,这种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做到内容的融合,乃至精神的融合。

什么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强调互动、回归本我、崇尚草根、尊重个性,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也是老百姓希望从包括春晚在内的所有大众艺术呈现形式中找到的精神。因此,电视春晚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扩大观众群,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不搞清楚这个问题,融合也是假融合。

总而言之,现在,到了春晚放下矜持、敞开怀抱、走进百姓的时候了。


牛年中国春节联欢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1牛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心得五篇

2021年牛年春晚个人观后感5篇

2021牛年央视春晚观后感最新

2021牛年春晚个人观后感心得通用版大全

2021年牛年央视春晚优秀观后感以及心得体会5篇

2021牛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大全【5篇】

2021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最新5篇

央视2021春晚观后感最新版

观看春晚观后感600字十篇2021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范文大全5篇

    相关文章

    44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