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小太监受宠
编者按:慈禧太后身边总有许许多多的太监宫女,而得到恩宠的却不多,张小九儿就是其中一个。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小太监受宠》。
颐和园中的德和园正在上演传统戏剧《玉堂春》。慈禧太后坐在台下看戏,她的一边站着光绪,一边站着太监小德张。慈禧看得相当认真,手里拿着唱本,边看戏边对照台词。扮演苏三的小太监正唱到:“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慈禧听到这儿,笑了。她对小德张说:“小德子,今儿唱苏三的这个小太监我怎么没见过?哪里的人呐?”
小德张赶紧说:“回老佛爷,他是南府戏班新出道的小太监,沧州人,叫张小九儿。”
慈禧接着说:“他长得端庄秀气,皮肤又白净,还真耐看。唱得不错。传我的话,赏他貂皮大衣一件。”
受慈禧太后赏赐的这个小太监就是沧州杨春庄人,在家排行老九,都叫他小九儿。因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从11岁就被送进宫净身。刚开始两年,他拜了一位老太监为师父学习宫中礼仪。他机灵勤快、善解人意 ,深得师父喜欢。有一天晚上,他给师父打上洗脚水,师父一边洗脚一边说:“我们在宫里就是奴才,什么活都得干。你身体这么单薄,受不了这个累。我找人说说,你还是到南府去学戏吧!”
张小九马上说:“师父,我不离开你。”
师父说:“傻孩子,去吧!自己用点儿心,说不定哪天还有出头之日。你看老佛爷身边的小德张不就是因为唱戏而得宠吗?再说到那里拿的俸禄还高。” 就这样他去了南府。
慈禧是个大戏迷,垂帘听政后,就斥巨资修戏楼、成立戏班、买行头。当时宫廷内每月的初一、十五各演一天戏,端午、中秋、七夕节各演三天,春节期间从除夕至正月十六每天演。慈禧的生日演七天,皇帝、皇后的生日也要演戏。仅是这些“钦定”的演出日即有七十多天,若再加上慈禧平时看戏,她几乎“日必观戏”。有趣的是,因为慈禧看戏看得太多了,戏中许多唱词、念白及文武场的锣鼓经,她都能背下来。看戏时,她高兴了,喜欢谁就重赏谁。所以一些太监想往上爬,或为了得到更多钱财,便拼命学戏。但有时慈禧发现台上演员的演唱与剧本不一致,便立即斥责,甚至治罪。更甚者,若演员犯了她的忌讳还有杀头之罪。
再说张小九,他在南府学习期间非常刻苦。无论春夏秋冬,天刚蒙蒙亮他就爬起来练功。他本来就天资聪明,再加上刻苦好学,不到两年就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刚开始他只是跑龙套,到后来师傅见他眉清目秀,细皮嫩肉,且身条匀称,就让他唱旦角。这才使他有机会给慈禧太后唱戏,有了开头的一幕。
慈禧太后听戏时有许多忌讳和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她属羊,看戏时最忌讳“羊”字,如果戏词里有羊字就得改。所以张小九就把《玉堂春》里“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为此,他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从那以后,便经常点名看他的戏。最后干脆把他调到长春宫的戏班,这样就可以随叫随到。什么时候慈禧想听戏了,就让他清唱上一段。有时候她高兴了,还会关上门,换上戏装和他一起唱。不难想象,慈禧赏给他的金银财宝、名人字画相当可观了。
年纪大了,唱不了戏了,张小九就告老还乡回到了杨春庄。慈禧派人用马车拉着他多年积攒的财宝字画,送他衣锦还乡。回到村里,他凭借着这些年的积蓄,继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人称张九爷。他还过继了侄子,对他很孝顺。这样,他平时在家逗逗孙子,尽享天伦之乐,有时高兴了就出来和村里几个爱唱戏的人凑到一起唱两嗓子。他的晚年生活也算是很惬意的。
当时坟庄有一个土匪叫左二牛子,在这一带臭名昭著。他听说了张九爷衣锦还乡的事,就惦记上了他从宫中带回来的宝物。有一天,他和其他土匪说:“哥儿几个,听说杨春庄有个唱戏的太监,在宫里很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咱们是不是得去拜访拜访他呀?”
就这样土匪们把张家的财宝几乎抢掠一空。虽然张家早有防备,也藏匿起一些来,但所剩无几,仅仅保留下一部分字画、玉带钩、翠玉摆件等。后来一部分字画随着他的侄孙女陪嫁到沧州军马站,也慢慢地散失了。
由滕庄子乡杨春庄村民提供
作者|张宝刚
公众号:浮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