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恪的历史故事
诸葛恪是吴国中后期的关键人物,幼年便被称为神童,后爵至阳都侯,常以儒将之名自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诸葛恪的故事。
平定山越
诸葛恪曾多次要求自己领兵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 山越人,诸葛恪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朝中官员议论纷纷,都认为丹阳地势险阻,地形四通八达,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当时的人皆认为不太可能,连父亲诸葛瑾亦认为不会成功,更说:“恪儿不会使诸葛家兴盛,反而会令家族遭受灾祸。”
嘉禾三年( 234年),由于诸葛恪坚称他必会成功,于是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 丹阳 太守,拨给他手执棨戟的骑兵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后,孙权还特意命令摆好仪仗,兴作鼓吹,引导簇拥者他回家。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 稻谷。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诸葛恪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遗,过去横暴为恶,如今困迫无路,只好出山,心仍存异志,准备伺机为乱,臼阳县长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将其斩首。山民听说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三年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绩,派尚书仆射 薛综赴军慰劳,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诸葛恪请求率兵在庐江皖口屯田。他到皖口后,派轻兵袭击舒县,俘获该县百姓,然后回军。诸葛恪还向远处派遣侦察人员,察看道路和险要关隘的形势,想要攻取 寿春。孙权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同意 。
人物简介
诸葛恪(203~253),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诸葛瑾的长子,少年的时候别人就觉得他很聪明,深受孙权的喜爱,得以陪伴太子读书学习。后来在平定和治理丹阳山贼的过程中立下奇功,升职为将军。孙权死后诸葛恪辅佐幼主孙亮,成为孙吴中后期的军政舞台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的荣辱成败不仅关系其个人或家族之兴亡,而且影响着孙吴政权的盛衰。他穷兵黩武数次北伐以致怨声载道,最终被孙峻设计杀害。
演义概况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曾为吴太子孙登的太子左辅。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军二十万伐魏,围攻新城不下,被魏国援军杀得大败,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