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镇压太平军的故事
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军队的简称,是一支农民军队。太平天国初期是想推翻清朝的。曾国潘是负责出面镇压太平军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潘镇压太平军的故事吧!
镇压太平军
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在太平军的冲击下损失惨重,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只能采取守势。这样,清政府不得不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地主武装——团练身上。曾国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家发迹的。
曾国藩以他的亲友、师生、同乡为骨干,招募朴实、也都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民当兵。湘军的饷银比绿营兵高出一倍,内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下一级由上一级挑选和指挥,最后听命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利用团练大臣的地位,取得了脱离于地方的司法权,在组织和整肃湘军的过程中,就擅自处决了二百多人,被人称为“曾剃头”。他借着督办团练的机会,截留朝廷过往的赋税、饷银,私自卖官、开征,用来购买了一千多门洋炮,置办了三百余艘战船。一年之间,湘军陆营、水营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余人。
在太平军西征部队的进击下,绿营兵节节败退,清政府一再下令湘军增援。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不愿轻易冒险,一边抗旨拖延,一边加紧了湘军的军事训练。公元1853年底,太平军攻克湖北黄州,咸丰帝不得不亲笔写信给曾国藩,说,已经火烧眉毛了,要他“激发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国。曾国藩感到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这才同意出境作战。从此后,湘军就成了太平军最主要和最凶恶的敌手。
湘军虽然挽回了局部战场的颓势,但也受到了太平军沉重的打击。公元1854年4月,太平军在长沙附近的靖港大败湘军,曾国藩羞愤之下投水自杀,被部下救起。一年后在江西湖口,石达开又沉重打击湘军水师,曾国藩眼看将被俘虏,又一次投水自尽,被捞起后逃回南昌城中,还特地写了遗嘱。只因西征军取胜后,奉调回师天京参加攻打江南大营的作战,才使曾国藩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然而,太平军在大好的军事形势下,却爆发了一场可怕的内讧。公元1856年,东王杨秀清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令洪秀全下跪,逼他加封自己同为“万岁”。洪秀全秘密召回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后来又被洪秀全诛杀。在这场自相残杀的“天京之变”中,有两万名太平军战士死去。石达开在全家被害、又处处受到排挤的情况下,负气带领主力部队十万人出走西南,先后转战七省,终被清军消灭。
“天京之变”不仅给了湘军喘息和重整的机会,而且改变了各战场的力量对比。曾国藩乘势攻占了安庆,打开了通往天京的门户。他让弟弟曾国荃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左宗棠由江西进入浙江,李鸿章从上海进犯苏南,三面合击,围困天京达两年之久。公元1864年7月,湘军用炸药炸开城墙,攻入天京。守城的太平军虽然因为长期饥饿而奄奄一息,仍然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天京沦陷后,太平天国的余部还在江南各省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
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1.爱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