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传奇故事-西楚霸王项羽
一代西楚霸王-项羽。其实项羽是大多数铁血男子的榜样,他不拘小节,武艺高强。在很多次战役中都获得了胜利,下面是他的一些故事分享,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学习!
项羽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的故事:
这一年,河阳城外的太皇庙里来了一位青年人,他虎背熊腰,双目炯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一身武士打扮。来到这里后,别事不做却买了钉耙、畚箕,进行挖泥填土。
在太皇庙的前面,有一块湿地,杂草丛生,是个臭水沟;太皇庙的后面,有一块旱地,寸草不长,像个垃圾堆。那青年人将庙后旱地的泥土挖下来,填到庙前湿地上。他日以继夜,不停地挖泥,不停地挑土,不停地填湿地。很快,旱地挖下五尺,湿地填高五尺。说来也奇怪,那青年人不声不响,从不与人讲话,路人问他为什么挑土填土,他只是笑笑,路人问他姓啥叫啥,他也只是笑笑,从不答话,只是成天闷头挖土填堆。他高兴的时候,走到太皇庙前将千斤石鼎单手举起,在庙场上转圈圈。因此,河阳人当他是戇大。
河阳城内虞家巷里有虞姓兄妹两人,常到太皇庙里广场上练习武艺,见这个青年人在挖士,产生了好奇,也就上去帮帮忙。一来二去,三人熟悉了,也成天在一起挖土、挑土。有时,妹妺烧了大麦茶给青年人喝,青年人礼貌地对她笑笑。
日子过得很快,不到半个月,湿地填成了一个高台,足有十余亩田大,那边的早地,挖成一个大水潭。
一天,太皇庙里突然来了一大帮人,为首的武将打扮。他们们在新填成的高台上,竖起一面大黄旗,上面写着伐无道,诛暴秦六个大字。
原来是一面义旗,召号大家起义造反。武将在高台上宣布秦始皇的十大罪状,唤起天下英雄团结起来,成立义军,推翻秦朝政权。深受秦朝压迫的河阳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河阳城周边百里的延陵、暨阳、无锡、曲阳、琴川等县邑的群众,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到河阳城来。不到10天,河阳成立了有八千江南子弟组成的义军,称楚军。大家在这位力大无比的青年人带领下,进行军事训练。
半个月后,这支义军要出征讨秦了。在离别父老乡亲的时候,八千名河阳子弟兵在青年人的带领下,奋臂高呼:“不灭秦朝,决不回家。”
不久,传来打败秦军的消息,青年人当了大王,称西楚霸王。原来人称戇大的青年就是项羽。人们就将他挖挖的水潭称获帝潭。河阳城的兄妹两人,哥哥就是楚国大将虞子期,妺妺名叫虞妙弋,就是楚霸王的夫人虞姬。河阳地区征到八千青壮年,就是有名的楚军主力部队,人称八千子弟兵。
几年后,楚霸王被汉军所困,在乌江自刎,八千子弟兵也壮烈牺牲了。河阳百姓得到消息后,非常悲痛,就在练兵誓师的台上,公祭三日,召唤霸王项羽以及八千子弟的英灵,回归故乡。于是,人们将练兵台称唤英台。
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是获帝潭与唤英台,一直保留至今。
项羽小故事: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鸿门宴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