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历史故事-寇凖是个怎样的人
在古代,有很多以舍命直谏君主而闻名的臣子,最为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魏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寇凖是个怎样的人的历史故事,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寇凖是个怎样的人?
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到寇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他所说的这个寇凖是什么人呢?
寇凖是宋代名臣,和魏征一样,他也以敢于向皇帝直谏而闻名,有一次他甚至大胆到把手爪子伸向了皇帝的龙袍,扯住皇帝衣角,不让皇帝离开,非让宋太宗听他说话。
寇凖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先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则赐以官职为姓。
其父寇湘屡建功勋,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
寇凖是个怎样的人? 寇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纪很小就能写诗作文,年仅19岁就高中进士。
当时,宋太宗选取进士,都会亲临现场随机提问抽查,那些年纪轻轻的考生,他都不予录用。正因如此,有人见寇凖才19岁就考中进士(有说法称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可能也得不到太宗的青睐,就给寇凖提议,让他谎报年龄。
寇凖听后却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
后来,他凭实力得到了太宗的欣赏,被授官大理评事,在归州巴东当了知县,后来不断升官。
有那么一次,寇凖在殿中向太宗奏事,他说话大胆,语气犀利,说了一大堆令太宗生气的话,把太宗气得转身就想离开现场。
可就在太宗即将大步往前走时,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动不了,原来寇凖一激动,竟然伸手扯住了太宗的衣角,嘴里还连连劝太宗留下来。
太宗又好气又好笑,还十分无奈,最后只得留下来听完寇凖要说的话,才知道忠言果然是逆耳的,寇凖的话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事后还夸奖了寇凖敢于直谏,此后太宗重用寇凖,让他直接参与军国大事。
有一次,寇凖在街上遇到一个疯子朝着他的方向喊万岁,此事被他的政敌捅到了太宗面前。明明只是一场乌龙,结果两个人都被太宗贬了官。
不过,太宗知道寇凖这次受了冤屈,所以第二年就把他召回了京城,更加倚重他。
当时,有人给宋太宗献了个宝物——通天犀,宋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则赐给了寇凖。
后来,太宗去世,宋真宗即位,寇凖做了宰相。在辽国大举兴兵入侵宋朝时,寇凖督促怯弱的宋真宗御驾亲征,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可他没能拦住真宗那颗想要求和的心,被迫放弃了主战主张,最终达成“澶渊之盟”。
此事过后,寇凖却被政敌穿小鞋。他本是破辽的大功臣,却被人说成是拿国家当赌注,把皇帝玩弄于股掌。真宗听后不悦,从此疏远寇凖,最后寇凖蒙冤被贬,客死雷州。
直到宋仁宗即位,才为寇凖昭雪,恢复其名誉。
左宗棠西征
中国家长历来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靠读书能在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这样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延用科举取仕有着密切关联。
不过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选择增加,渐渐的也有了“读书是条出路,但却不是唯一的出路”的说法。现代社会常有中途辍学,然后奋斗出头的,古代也有未能科举中第却成国之栋梁的。
晚清有一位重臣,能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提并论,如果晚清少了他那么疆域至少要减少六分之一。对晚清如此重要,影响如此深远的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自幼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少时入长沙城南学院读书,20岁参加乡试中举。左宗棠本人有真才实学,但可惜的是运气不好,不知为何中举后屡试不第。
左宗棠龙搁浅滩难以施展抱负,一直到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威逼湖南,左宗棠先后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僚,帮助二人抵抗太平军进攻长沙,安定湖南境内才声名鹊起。因为他所做之事所立之功,当时人甚至说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是金子总会发光,左宗棠在湖南所作所为引起了上位者的注意。于是以举人入仕,为兵部郎中,此后在洋务运动、平定叛乱等各项国之大事上,都有不俗表现。而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收复了新疆。
同治三年,在各地起义叛乱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偏远的边疆也出现了变乱。新疆各地豪强趁中央政府控制力降低,纷纷领兵割据,各自为王。同治十年,又有沙俄侵吞伊利。
因为镇压太平军等起义而无暇顾及新疆的清廷,在伊利被攻占后终于重视起来,廷议收复新疆,命左宗棠领兵出征。偏偏在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左宗棠出征被暂时搁置。
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了“塞防”和“海防”的争议,李鸿章等人建议重视海防,将塞防的款项拨给海防,也就是放弃新疆。而左宗棠则坚持塞防与海防并重,并表示如果放弃新疆,那么则相当于喂给豺狼一块肥肉,而他们绝不会只吃这一块肥肉,到时候国家将遭受更多的损失。
清廷原本认为新疆偏远苦寒并不太重要,如果不是左宗棠坚持,那么很可能就真的放弃了新疆。而事实证明,新疆之富庶不在农业生产,而在地底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石油为例,新疆的石油资源占全国陆地上石油资源量的百分之三十。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所做的不仅仅是坚持,当时清廷拿不出足够的军费,他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向洋行贷款,东拼西凑才凑够了军费。
光绪二年64岁的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西征出兵。而为了表示自己誓要收复新疆的决心,这位老将还是抬着棺材上的战场。他出征之后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平稳的收复南北两疆,并提出在新疆建省巩固统治的建议。
后来清廷命曾纪泽与沙俄就伊利归属谈判,左宗棠再次出兵在背后为曾纪泽撑腰,这才有了《中俄伊利条约》,沙俄交还伊利。
左宗棠虽然一生只中了举人,但是却常常自比诸葛亮,自称“今亮”、“老亮”。当时的人们都喜欢拿自己与诸葛亮自比,但左宗棠应该是最有资格的一位。
岳钟琪为何得罪雍正?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乃岳飞三子岳霖一脉的后裔,他出身于一个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时代的议政大臣、四川提督,颇有战功。
岳钟琪后来也成为了一代名将,而且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乾隆盛赞为“三朝武臣巨擘”,也就是三朝武臣中的第一人!
想当年,岳飞也是当朝屈指可数的名将,可惜最终冤死,百姓们都十分思念他。
而岳飞的这个后人岳钟琪最后也差点被杀头,幸好雍正在判决书上改了两个字,才巧妙地救了他一命,让他有机会继续为清朝效命,立下一个又一个奇功!
岳钟琪继承了家族尚武的精神,从小就痴迷于兵法战斗,就连年少时与小伙伴玩游戏,也常常是用石头布阵打仗。
岳钟琪的生平简介 可长大以后,岳钟琪的第一个职位却是个文职,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捐官做了候补知府。
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准噶尔屡屡出兵骚扰大清边境百姓,边境战事频繁,此时此刻,大清正是急需军事将领之际,岳钟琪便主动向朝廷提出,请求由文职转为武职。
朝廷准许以后,岳钟琪做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
康熙五十六年,岳钟琪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大机遇。当时,准噶尔大汗勾结沙俄,想要吞并青藏,并派出六千大军入侵西藏,杀了拉藏汗及两个儿子,占领西藏。不久之后,一些靠近西南内地的藏族首领也纷纷趁机反清。
康熙听闻了这些情况,很是惊慌,立刻派出他骁勇善战的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赶赴青海视师督战,而32岁的岳钟琪则被提拔为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协副将。
最初,岳钟琪奉上级命令,率六百精兵作为先遣部队向里塘、巴塘进发。在战场上都讲究先礼后兵,岳钟琪就是这样,他先是好脾气的招抚里塘的叛军,在遭到拒绝后,遂用计擒杀了多个叛军首领,并一举击溃了三千叛军。
巴塘叛军头目得里塘叛军的情况后,害怕极了,最终降服献户,其他叛军闻之,纷纷顺命归降。
后来,岳钟琪率六千清兵,活捉了蒙古喇藏汗等几名叛军首领,还孤军深入,与大军失去联系。但军情险急,一刻也不能耽搁,便在军中挑选了三十个会讲藏语的人,着藏服,骑快马,赶至洛笼宗。
他先是秘密联系当地的藏族土司三图鼎,两人里应外合,以迅雷之势活捉了准噶尔使者金巴等五人,诛杀其随从六人。
控制了准噶尔使者,岳钟琪又奔袭饶巴,一举击溃了守桥藏军,占领了三巴桥,犹如神兵天降,于是六个部落数万户全部归降。
岳钟琪奇兵入藏,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他又献计全部平定了西藏地区的叛乱,以无可争议的功绩晋迁左都督,后升任四川提督,得赏孔雀花翎。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岳钟琪都是数一数二的将领。可是雍正在位时期,岳钟琪招忌被贬,被关在监狱两年,等来的却是一张“斩决”的判决书。
要不是雍正念在他从前的功绩上,把“斩决”改成了“斩监侯(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岳钟琪恐怕早已被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