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萧何哪两位后代当了皇帝
刘邦和吕雉夫妻二人可以说是西汉初年实际统治者,虽然吕雉只为太后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登基称帝。但在刘邦之后的几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和前少帝、后少帝权利都受到吕雉压制。特别是前后少帝更是吕雉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可以说吕雉是刘邦后的西汉实际统治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萧何哪两位后代当了皇帝的历史故事,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萧何哪两位后代当了皇帝?
俗话说的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邦和吕雉二人虽然后期关系不好,但在大杀功臣方面却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夫妻。
刘邦在称帝之前许诺诸位将士光明的未来,在登基之后却大杀功臣。当时韩信、臧茶、彭越等异姓诸侯王都成为刘邦巩固统治的牺牲品。
而吕雉呢?刘邦还在的时候他就参与了谋杀韩信的活动,后来刘邦去世,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也大肆杀害朝中反对自己的大臣,更是将屠刀放在了刘姓诸侯王的脖子上。
在这对大杀功臣的夫妻面前,逃过的开国功臣没几位,萧何是其中代表。他不仅没被刘邦和吕雉杀害,而且还受到两人重用,在刘邦去世之后辅佐汉惠帝刘盈。
萧何受重用,他子孙后代也不差。就算一时犯错,但汉朝统治者后来总会寻找到他的后人,给予萧何后代封赏。而萧何的后人也争气,有人竟坐到了天子之位。而且还不是一位,而是两位,几乎是同一个时期。
萧何当上皇帝的后代,分别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
萧道成出身兰陵萧氏,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代孙,父亲是刘宋名将萧承之。萧道成自幼聪慧过人,跟着当时名士学习。长大之后学有所成,本可以以文入仕,却因父亲缘故弃文从武,逐步建立军功受到刘宋皇帝看重。
随着时间发展,萧道成逐步掌握大权,更因为刘宋皇室成员内部的争权夺利,便宜了萧道成这位渔翁,刘宋大权迅速向萧道成靠拢。
升明元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拥立顺帝刘准登基号令天下。又在升明三年先后铲除掉司徒袁粲、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对他有一定威胁的大臣后,接受顺帝刘准禅位称帝,建立南齐成为南齐开国皇帝。
梁武帝萧衍同样出身兰陵萧氏,比萧道成低一辈,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代孙。萧衍的父亲萧顺之与萧道成同辈,是萧道成的族弟。萧衍与南齐皇室血缘关系的亲密,是他得以建立国家最大的优势。
因为血缘关系加之本身有才,受到南齐皇帝的宠信和重用。在击退北魏又讨伐东昏侯萧宝卷之后,萧衍的呼声越高权势越重,后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成为南齐幕后统治者。
中兴二年,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的情况下,萧衍接受萧宝融禅位,代齐建梁成就帝业。后世称其为梁高祖,也称之为梁武帝。
这就是萧何的后代,称王称帝,如果当初萧何被刘邦夫妻灭杀,后代恐怕难以有此成就。
陈廷敬为何被称为大清清官之最?
从有官僚体系开始,清官就受到中国百姓的敬重和称叹。相反贪官则被百姓唾弃辱骂,面对大贪官大家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吃他肉喝他血。为什么这样?当然还是因为与自己的利益相关。
清官多清廉爱民,维护百姓的利益。剥削百姓。一个是敬爱,一个是仇恨,两种情绪同样强烈。所以清官和贪官都能留名后世,成为历史名人。
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便是大清。而在清朝最出名的清官,有大清清官之最称号的大清官,便是康熙名臣陈廷敬。
陈廷敬于顺治十五年高中进士,为官53年,经历了28次升迁,辅佐康熙帝开创盛世,是康熙帝不能失去的重臣之一。
民间流传有一则陈廷敬与康熙之间的君臣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也侧面表现了陈廷敬的清廉。
据说康熙帝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开口向陈廷敬借钱。陈廷敬问康熙帝:“陛下借钱干什么呢?”
康熙帝回答:“你管我干什么?”
陈廷敬答:“臣这个月的俸禄还没有领,没有余钱可以借给您,还请您等微臣拿了俸禄再借给你可以吗?”
康熙帝鄙视道:“你那几两俸禄哪里够,我问你借钱当然借的是国库的钱。你给我拿个三五万两,才够我好好玩玩。”陈廷敬当时管户部钱银。
陈廷敬当即拒绝:“陛下这银子我不能借给你,国库的银子是国家的,就算是您也不能随意挪用。”
康熙帝生气道:“整个国家都是我的,银子怎么就不是我的了。你就是看我年纪小,所以不借给我。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砍了你的脑袋。”
康熙帝当然没有砍了他的脑袋,后来还处处重用陈廷敬,并且对他赞誉极高,明确的称赞陈廷敬:“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为何被称为大清清官之最?当然不是因为一个故事,更因为他为政清廉,不仅自己坚持节俭之风,同时也对当时吏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陈廷敬曾经上书康熙帝,他认为朝廷应该杜绝奢侈之风,倡导节俭生活。因为奢侈是贪污的源泉,而节俭则能让官员清廉秉政,他的看法受到康熙帝赞誉。
陈廷敬曾经弹劾王继文,说他出征的时候不用各省捐的粮饷,而动用国库。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用各省捐的粮饷折成现银,前后银数相差九十万两之多。因为陈廷敬的弹劾,王继文被罢官。而王继文的落马,也使得当时许多贪官夹起尾巴做人,吏治为之一清。
陈廷敬不仅盯准他人,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当时他有一位好友张妍汧,被人弹劾贪污腐败,最后以“贪污银九万余两”被处斩。
虽然这事儿与陈廷敬无关,但是陈廷敬为了杜绝悠悠众人之口,还是自请罢官。不过后来因为康熙帝信任,陈廷敬再次入仕。
陈廷敬辅佐康熙帝几十年,后在康熙五十一年去世,享年74岁。
李鸿章为何吐血而死?
李鸿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慈禧太后赞誉为“再造玄黄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
这些评价都极高,但是李鸿章本人的名声在后世却很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比如说《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在这些条约中《辛丑条约》是李鸿章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在签订这个条约之后没有多久,李鸿章就病重去世了。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洋人代为控制中国的傀儡。
别说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就算他只签订了这一个条约,也难以让人接受。所以在确定议和章程之后,当时国内上下反对声音很大,纷纷批判李鸿章,说“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而在李鸿章签订条约期间,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早在签订这项条约之前就已经生病,而且伴有严重的咯血症状。
在这样情况下的李鸿章,根本没有精力再与外国使者争论。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吩咐属下将损失降到最小,赔款数目降到最小。
外国使者也知道李鸿章的情况,一方面他们想要一个满意的价格。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李鸿章病重去世,清廷再没有人愿意出面与他们和谈,而继续作战他们是不愿意的。
所以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于双方而言都十分的迫切。于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洋人拿出了一个数目,李鸿章接受了这个数目。等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回去就大口大口的吐血,后经医生诊断是严重的胃血管破裂,不久之后李鸿章去世,享年79岁。
李鸿章的去世,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身体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是洋人给出的赔款数目让李鸿章郁郁不平。
当初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辛丑条约》是必备的几个条约之一。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赔款数目还有一定的印象,赔款9。8亿两白银。
这个赔款数目并不是真正的赔款数额,真正的赔款数额是白银4。5亿两。李鸿章不是因为9。8亿两而吐血,而是因为初始数目4。5亿两吐血。
当时订立条约的时候,洋人给出的数目是白银10亿两。清廷一方无法接受,最终说来说去定了个4。5亿两。为何降了一半多,这其实是来自洋人的侮辱。
当时中国人口大约在4。5亿,赔款同数目白银是有“人均一两,以示侮辱”的意思在。每个人都要向列强赔款,就是每个人都要臣服的意思。
李鸿章面对这样的数目和特殊含义,如何能心平气和?但因为这个赔款数目相较初始已经降了不少,而且西方也不愿意再减少,李鸿章只能含血签字。签字回去之后,就忍不住大口吐血了。
后来的9。8亿两白银,实际上是本金加利息。清廷是绝拿不出这么多钱的,于是约定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一共9。8亿两。
这就是近代史上最侮辱中国人的条约,也是李鸿章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