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提升孩子情商的短篇幽默小故事分享

海愈 1172分享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然而这里的释义是安静,现在所指的“幽默”则是英文“Humor”的音译,最早由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引入中国。一般一个人的幽默能力和其情商成正比关系。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幽默生活的小故事吧。

  测字

  有个妇女,丈夫外出一年没有回家,她在家很惦念。一天,她到镇上去找测字先生,测测丈夫的下落,随手拈了个字,是个“堆”字。

  先生望了一下说:“你家丈夫回不来了,一个人埋在土里,怎么还 回得来?你看,‘堆’字是三个‘土’字,中间一个人字。

  妇女一听,吓得直哭。由镇西头一直哭到镇中间半条街,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

  正在这个当儿,又一个测字先生问她为什么哭。她把原委一说,这个先生说:“刚才那个先生是胡说,就以这个‘堆’字看,你丈夫有的回来,而且还 是发了财回来。

  妇女连忙追问她丈夫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先生算了一下说:“从今天算起,三十三天可以回来。”妇女一听不哭了。

  日子过得很快,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等到第三十三天,妇女在家烧好了一些丈夫平时最喜欢吃的酒菜,还 把杯筷摆好。

  等到中午,丈夫果真回来了,一进家门,看到桌上放着两双筷子两只杯子,以为妻子有了外遇,话也没说,掉头拔脚就走了。正好家门口一个邻居告诉他:“你妻子是听街中间测字先生说你今天回来,才准备了饭菜的。

  丈夫不信,就跑到街中间去问那个测字先生。先生说:“不错,是我说的。”

  丈夫为了感谢测字先生,赶紧把腰里铜钱掏出来,用口咬住毛巾露出了成串的铜钱。

  先生一看不好,忙说:“你赶快回去,你老婆受了委屈,在家寻短见上吊了。”

  丈夫回家一看,老婆正往梁上系绳子。他向妻子承认了错,得到妻子谅解,双双回头去找那个先生,并问先生怎么又会算到妻子要上吊的。

  先生在桌上写了个“吊”字,说:“你刚才口咬毛巾——这不是‘吊’字么?

  谁的“鬼”大

  有一对卖酒的夫妇,爱占便宜,他们从哪家门前经过,都巴不得能多粘一鞋底泥;就是蜈虫子从面前飞,也想拧条大腿。

  有一天,男的半夜 出外挑酒,到太陽落山才赶回家,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他心想,以往担子轻,一桶酒只掺三碗水,这次挑回的酒比往日多,掺六碗水才合算。他吩咐女的这样做,自己便上床歇息。酒店生意兴隆,男的躺在床上,看着出出进进的买酒人,心想这回可大捞一把了!

  第二天早晨,男的问女的昨晚卖了多少酒?女的笑嘻嘻答道:“整整九十斤,你挑回来的酒桶底都舀干啦!”

  男的一听,傻眼了,连忙说:“我挑回家一百二十斤酒,怎么只卖九十斤就光了呢?”

  女的火了:“又没有谁喝一滴,按你吩咐还 多掺了几十碗水,肯定是你记错数了。”

  男的说:“活见鬼,称足秤我又强要了两吊子。”

  女的说:“鬼晓得你那是啥吊子?你看看我弄的这吊子。”

  男的一看,大怒:“怎么换了个大酒吊子?\"女的见问,悄声慢语告诉男人:“昨天前街刘家来借酒吊子,下午还 来的这个,比我们那酒吊子大得多,送上门的赚头哩!”

  男的急问:“昨晚你就用这吊子卖酒呀?”

  女的说:“是呀,我怕刘家以后发现还 错了,要来调换,抢先用用,就是他日后来换也划得来呀!”

  男的抢过酒吊子往地上一扔,骂道:“谁叫你这婆娘占小便宜,活见鬼了!”

  女的一听,也火了,啤道:“哼!老娘的鬼哪有你的一半儿大!”

  “干爹”遇干爹

  从前,有个青年在太行山脚下的旧城镇上开了个小饭店。

  这天,正当上客时分,有位衣衫槛楼的老头前来讨饭:“小兄弟,行行好吧,可怜可怜我这个孤苦伶汀的老头吧。”

  青年人瞪他一眼,没有吱声。

  待客人们都吃饱肚子走了,青年人测了涮汤锅底,才招呼老头道:“喂!讨饭的,你叫我一声‘干爹’,我就把这碗面汤给你。”

  老头的脸“唰”地煞白,嘴角抽搐,但出于无奈,只好咕咚跪下:“干爹,赏小儿一碗汤喝!”

  谁知不一会儿,青年人的父亲从外地赶来看望儿子。

  他刚刚跨进店,就发现正在店堂乞讨的老头,不由眼睛一亮:“呀!这不是干爹吗?几年不见,您老怎么变成了这副样子?来来来,快请坐。”

  青年人的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把讨饭的老头搀扶着坐下。

  老头仔细辨认了半晌,一下子想起来了。原来,五年前的一个晚上,青年人的父亲挑一副货担,半路遭劫,被强盗打得昏死过去。恰逢老头从山上打柴回来,把他背回了自己的家里。

  灌汤敷药,嘘寒问暖,伤好以后,青年人的父亲感恩不尽,便认他为干爹。

  老头略微沉思一下,不胜凄凉 地说:“唉!这几年我老无所养,只好四处讨饭了……可这年头,饭也不好讨的呵!今天,幸亏我遇上了这位好心的‘干爹’……”说着,老头指了指正在低头忙碌的青年店主。

  青年人的父亲一下子惊呆了,他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怎么成了干爹的干爹!待老头讲明了情由以后,他一下子火冒三丈,举起鞋子猛地朝儿子脸上抽去,一边打还 一边大声痛骂:“娘的!我怎么养了你这个缺德儿子!你让我七十岁的干爹叫你干爹,那我叫你什么?”惹得客人们哄堂大笑。

  青年人此时羞愧至极,直恨地下无缝可钻……

  懒人自有懒理

  有个穷秀才,娶了个老婆十指不沾活,脸脚也懒得洗。秀才很气愤,想教训教训她。于是借点盘缠离家远走。看你今后一个如何生活?

  秀才在外面混了一个官,过了十年才回家。他想:现在也总该改了吧!没想到,一踏进家门,脚就陷下几寸深,堂屋地十年没扫,垃圾足有一尺厚了。

  老婆见丈夫做官回来,倒有几分高兴。无奈家中只剩下升把米,只好放了一锅水烧粥。盛粥时,刮了好一阵子,只盛了一碗。原来,这锅十年没洗也没刮烟垢,里外的垢积了厚厚两,经这么一掼都掉落下来了。

  秀才大怒:“懒种!本性难移!”他“唰”地抽出腰刀,向老婆砍去。呵呵!那老婆脸一偏,脸上被削去了一大块,却不见半点血,露出来的竟是雪白的皮肤。原来这脸也是十年没洗,以至上面的垢足有寸把厚了。

  老婆可是大怒了,她指着秀才高声叫骂道:“你个该杀头刀的狠心狼,要不是老娘懒得十年不洗脸,今日岂不断命于你刀下?”

  百家姓

  小时候念私塾,教育方法跟现在不一样,死记硬背,背不上来,老师就打。挺聪明的学生,让老师都打糊涂了。班里有位同学,就怕老师让他背书。那时候念《百家姓》啊,头两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学了半个月,没背下来,背上句忘下旬。怕老师叫他,老师偏叫他。

  “背书。

  “背书。”

  “赵钱孙李周吴郑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记住了吗?”

  “记住了。”

  “背”

  “赵钱孙李,赵钱孙李……”

  “怎么总赵钱孙李呀!下边哪?”

  “下边忘了。”

  “下边儿不是周吴郑王嘛!”

  “对了,周吴郑王,周吴郑王……”

  “上边儿哪?”

  “上边儿?上边儿房顶子。”

  “房顶子干吗?我给你讲讲吧。”《百家姓》没讲儿,老师也糊徐了,给他胡批乱讲。“这个赵啊,我不是姓赵嘛,你不是管我叫赵先生嘛,忘了不要紧,想赵先生的赵。”

  “哎,忘了我就想您。”

  “想我干吗?想赵。钱哪?你上学我不得跟你要学钱吗?要学钱的钱。”

  “要学钱的钱。”

  “孙?装孙子的孙哪!”

  “装孙子的孙。”

  “李?不讲理呀。”

  “不讲理的理。”

  “周啊?瞎胡诌的诌。”

  “瞎胡诌的诌。”

  “吴?无赖尤啊。”

  “无赖尤的无。”

  “郑,街面儿常说,某人某人不正经,不正经的正。”

  “是,不正经的正。”

  “王?老王八的王嘛!”

  “老王八的王。”

  “记住了吗?”

  “您这一讲啊,我都记住了。”他把正文儿没记住,把闲篇儿都记住了,由下往上背,嗒,这份儿难听。“老王八,不正经,无赖尤,瞎胡诌,不讲理,装孙子,要学钱,赵先生。”

  啊!

    97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