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古筝好不好鉴别法介绍
很多初学古筝的用户在挑选古筝的时候本身并不具备挑选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去辨别一把古筝的好坏。
怎么判断古筝好不好
内行古筝就是以音的好坏来衡量,什么是音色、什么是音质,音色就像大家说话,每个人的发声都各不相同,一听就分辨出是谁,所以每个品牌古筝都具有音色,但内行筝如何区别音色呢?那就是说每个人说话具有音色,但每个人都不会成为播音员,先要达到一个音质,有了音质才能谈及音色,这就是内行筝的起步点,内行筝所追求的是音的平衡度、灵敏度(颗粒感)、爆发力(通透感)会让弹奏时可任意驾驶(平衡度),在弹奏时心情舒畅、灵敏度,根据琴弦间的清灵程度任意发挥所产生出犹如铃铛般的美妙音色,爆发力是在弹奏大曲目时发挥能够得心应手俗称是称的住不能散架!
内行筝制作过程
制作内行筝的人是以音的研究为主,注意力是以挑选古筝面板,琴弦制作,筝码的改良上,每个进步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喜悦,这类人必须具备拜师时拜的是专业研究声学的师傅,后期还得有自己的天赋比如上海民乐一厂的技术总监李素芳,师承徐振高,后来自身在听力上具备天赋,担起了整个敦煌古筝鉴定的重任,又如制筝名师,唐正君、是徐振高老师最小一个徒弟17岁入上海民乐一厂,在制作方面具备鬼才的天赋,所做古筝音色出神入化,全国古筝大赛类获大家,同时受到著名演奏家王中山,李萌,林玲等专家认可,还有很多很多制作内行筝的人不一一列举,他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声音更加美好,因为声学的探讨永无止境,外观的设计他们就是外行了,所以很单调、或者交给设计师、或者家具师来由木工和油漆工来研究,这就是古筝与家具的区别。
接下来描述外行筝
外行筝就是不以音来注重,主要以另一个行业的设计,比如今天又设计出一款新式,新款古筝,今天又招到几个优秀的油漆工,古筝外观的美丽度和款型的设计真是美丽无比,这个群体的确为中国古筝文化增添了很多生机,硬生生的把另外一个领域的文化搬到了古筝上,让广大业余爱好者能拥有美丽漂亮的古筝,不至于内行古筝总是那么老土,笔者深深认为他们对民族古筝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为外行筝是随着市场而变化滋生的产物,古筝热潮的到来,更多是爱好者不懂音色看外观还是可以的,所以一时之间大小制筝厂家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外行筝美丽漂亮能卖个好价钱,内行古筝只是专业领域流通,还在规规矩矩研究者音色的追求,这是一个数据的变化,当年发展时内行筝占全国古筝的100%或者90%,后来外行筝越来越多,可真正研究音学的人才越来越少,外行等的产量受市场需要越来越多、可内行筝不可能一下子增产,增产了就不能成为内行筝了,多少双专业的眼睛盯着呢!所以今天只占到全国古筝的5%,也就是说年总产量50万台,2.5万台是内行筝。明天达到70万台时有可能3%。后天热潮退了也许就是回到从前。
外行筝想将声音做好很难很难,想将工艺做好也很难很难,如果真的做好了就会成为设计师,内行筝在保持原有的音色根本时会引来大批设计者和能工巧匠相互欣赏围绕它来为民族古筝文化,贡献一股热血,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已有很多文人墨客和高级木工技师等多方位人才将自己的才华泼墨在中华古筝文化上了,让内行筝传承着几千年的文明更加绚丽,愿古筝文化健康的发扬光大。
如何区分古筝面板的质量
一、首先是阳面中段。
所谓阳面,是指将整株桐木置于水中,朝上的一面既是;所谓中段,是指桐木去头斩尾,直径相近的一截,一般来说,生长九年左右的的桐木为最佳,两侧年轮间距在1.5~2.5厘米之间(倍高音、高音、低音与倍低音区),中心间距在5~9厘米之间(中音区=7-11弦);以河南兰考出产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加上干燥的环境,造 就了兰考桐木疏松的特征,利于音质传导,这也使兰考成为中国最大也是最闻名的乐器面板基地(扬琴与琵琶等乐器的面板亦采用桐木)。
二、纹理为通纹。
面板的纹理从S岳山到调音盒的部位全部为通纹,没有出现年轮交接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称之为山水纹,一般来说,没有山水纹为最佳,有一至两道次之,三道以上只可以底板。
三、结。
由于古筝面板的规格较长,又要求整株(个别古筝厂家面板用拼接的办法,孰好孰坏,另起文详叙),挑选余地相比琵琶、扬琴的面板更小,所以出现“结”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在古筝制造古筝中,高档古筝面板上出现“结”是非常正常的,有五、六个之多也不足为怪。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辨别死结与活结?
根据红弦向兰考的种植户与面板商所了解的情况,情况如下:
死结是指与桐木生长过程出现小的叉枝修理后生成的痕迹;树苗小的时候修理对以后的影响不大,大了以后再修理通常都会有“死结”出现,此结与周边的生长组织完全脱离,用力挤压即可脱落,属于劣质木材,不可用于古筝面板,底板也不可以;
活结是桐木在生长过程中,沙子被风刮起,打在了树干上留下的痕迹;时间长了以后就会钙化,与周边的生长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河南兰考的桐木特征之一,其他地区的桐木就很少有这样的伤痕,当然木材也没有河南兰考桐木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古筝常见病分析
“木头音”之病因
面板各音区的厚度不合理,古筝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古筝面板厚度的数据。数据合理,则发音灵敏。不合理,则声音发木(弦的振动通过码子的转播,无法激发面板的振动)。目前,能把握此数据的厂家不多,大部分厂家没有数据,把面板刨光滑就行。部分厂家重视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合理数据。即使拥有合理的数据,还和工人操作时的误差大小有关。所以制作一台完全没有“木头音”的琴比较困难,如果一台筝只有一两弦的“木头音”,就算很不错了。目前市场上的古筝,中高音区“木头音”超过5根弦的,至少占80%以上,从14弦到21弦音发空更是超过95%古筝的通病。原因是,如果低音区的面板厚度低于1.2厘米,就基本无法保证低音的浑厚了。然而现在市场上买到的面板原始厚度大多不足,不符合行业标准(1.3厘米)。如果完美的古筝是100分的话,目前中国的古筝制造业状况是:最多有10%的筝厂及格,90%的不合格。
声音发闷之病因
面板含水率过高。木制产品都应该有含水率标准。如果古筝所用木料过于潮湿,则容易开裂、变形、音闷。遗憾的是,很多厂商不知道什么叫含水率,更别说有含水率测定仪器了,一般来说,古筝面板的含水率不要超过10%,可采用炉火慢慢烘烤的方式达到此标准,浸泡后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面板更佳,但很少厂家能做到这些,因为这需要一定的额外资金来实现。
后岳山杂音之病因
后岳山形状有问题,在左手按弦时,如果听到部分弦发出咯吱咯吱的杂音,不要去怀疑弦和码子。留意您见过的不同品牌古筝的后岳山(S弯),您会发现形状千奇百怪: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坡度有凸有凹,弯度也不统一。合理的后岳山形状为:1.高度要合理,1弦至21弦高度在1.5厘米~1.8厘米之间较为合理,太高会影响张力,太低则左手按弦易触面板;2.坡度不宜外凸太多,否则增加了弦与坡的接触面,易产生咯吱咯吱的杂音。解决方法可用三角挫在弦与坡的接触处开一比弦细的槽,既可消除杂音,也不影响美观。
手感差之病因
手感差是多方面的原因:1.弦距不均匀或不符合行业标准;2.弦的柔韧性不足,缺乏柔韧性的劣质琴弦易断且伤手,连完成小三度的滑音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习筝者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效果;3.筝体横向弧度过大会影响演奏的舒适性,过平影响共鸣;4.码子过矮导致左手按下滑音碰到面板等等。
音不稳定之病因
弦轴板和弦轴使用不当。常见古筝弦轴螺纹较粗,易走音。用钢琴弦轴(螺纹细)作为替代,则会增强音的稳定性。弦轴板多采用色木或多层色木板,随着色木的的价格成倍增长,好多古筝厂用杂木代替,无法保证音的稳定性。
跑码、跳码之病因
1.码脚弧度与筝面弧度不吻合。跑码是小问题,一般用粘松香粉和贴胶布的方式可以解决,但跳码用此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市场上90%的古筝只适合初学者简单使用,禁不起专业演奏家的正式演奏,一个低音区大力度和弦或单音,劣质筝码便打板或移位!大部分古筝厂不生产古筝码,由专门的筝码供应商供应,笔者研究过不同筝码供应商制造的筝码发现:他们大部分不懂筝码制作!主要表现在:码脚面积过小,码脚内侧过高,导致码脚外侧悬空。不同音区码脚弧度不合理,部分音区码子高度不足,导致张力不足等通病。相同码脚弧度的筝码卖给不同面板弧度的厂家,码子不跑不跳才怪!
2.筝体过平,纵向弧度小。相同高度的筝码用在不同纵向弧度的古筝上,琴弦对面板的张力不一样,若是纵向弧度大,张力就会增加。
3.码子的形状过于修长或分量不足也会导致跳码、倒码。
工艺粗糙之病因
舍不得花钱,缺少追求完美的品位。一般来说工艺粗糙的筝囊括以上所有缺点,工艺好做,音色难做。如果您的工厂没有一流的油漆工艺师,那么您花大价钱把半成品拖到一流的油漆加工点加工就解决了!筝品体现人品,一台古筝的综合品质体现制造者和经销者的综合品位。古筝首先是乐器,然后才是工艺品。音色不佳,即使做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上了油漆的木制发声体而已。古筝同时也是商品,经销者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如果能多一些鉴别古筝品质好坏的能力,向购买者推荐物有所值的古筝,也是对劣质古筝泛滥的一种抵制。在古筝板材日益紧张的今天,生产劣质古筝无异于浪费资源,让我们对大自然少点负罪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