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是什么导致的

咏良 1172分享

  古筝作为一种乐器,在平常出现的问题也不少,那么应该如何修理?下面就让小编介绍下古筝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修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头音”之病因

  面板各音区的厚度不合理,古筝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古筝面板厚度的数据。数据合理,则发音灵敏。不合理,则声音发木(弦的振动通过码子的转播,无法激发面板的振动)。目前,能把握此数据的厂家不多,大部分厂家没有数据,把面板刨光滑就行。部分厂家重视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合理数据。即使拥有合理的数据,还和工人操作时的误差大小有关。所以制作一台完全没有“木头音”的琴比较困难,如果一台筝只有一两弦的“木头音”,就算很不错了。目前市场上的古筝,中高音区“木头音”超过5根弦的,至少占80%以上,从14弦到21弦音发空更是超过95%古筝的通病。原因是,如果低音区的面板厚度低于1.2厘米,就基本无法保证低音的浑厚了。然而现在市场上买到的面板原始厚度大多不足,不符合行业标准(1.3厘米)。如果完美的古筝是100分的话,目前中国的古筝制造业状况是:最多有10%的筝厂及格,90%的不合格。

  声音发闷之病因

  面板含水率过高。木制产品都应该有含水率标准。如果古筝所用木料过于潮湿,则容易开裂、变形、音闷。遗憾的是,很多厂商不知道什么叫含水率,更别说有含水率测定仪器了,一般来说,古筝面板的含水率不要超过10%,可采用炉火慢慢烘烤的方式达到此标准,浸泡后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面板更佳,但很少厂家能做到这些,因为这需要一定的额外资金来实现。

  后岳山杂音之病因

  后岳山形状有问题,在左手按弦时,如果听到部分弦发出咯吱咯吱的杂音,不要去怀疑弦和码子。留意您见过的不同品牌古筝的后岳山(S弯),您会发现形状千奇百怪: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坡度有凸有凹,弯度也不统一。合理的后岳山形状为:1.高度要合理,1弦至21弦高度在1.5厘米~1.8厘米之间较为合理,太高会影响张力,太低则左手按弦易触面板;2.坡度不宜外凸太多,否则增加了弦与坡的接触面,易产生咯吱咯吱的杂音。解决方法可用三角挫在弦与坡的接触处开一比弦细的槽,既可消除杂音,也不影响美观。

  手感差之病因

  手感差是多方面的原因:1.弦距不均匀或不符合行业标准;2.弦的柔韧性不足,缺乏柔韧性的劣质琴弦易断且伤手,连完成小三度的滑音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习筝者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效果;3.筝体横向弧度过大会影响演奏的舒适性,过平影响共鸣;4.码子过矮导致左手按下滑音碰到面板等等。

  音不稳定之病因

  弦轴板和弦轴使用不当。常见古筝弦轴螺纹较粗,易走音。用钢琴弦轴(螺纹细)作为替代,则会增强音的稳定性。弦轴板多采用色木或多层色木板,随着色木的的价格成倍增长,好多古筝厂用杂木代替,无法保证音的稳定性。

  跑码、跳码之病因

  1、码脚弧度与筝面弧度不吻合。跑码是小问题,一般用粘松香粉和贴胶布的方式可以解决。

  但跳码用此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市场上90%的古筝只适合初学者简单使用,禁不起专业演奏家的正式演奏,一个低音区大力度和弦或单音,劣质筝码便打板或移位!大部分古筝厂不生产古筝码,由专门的筝码供应商供应,笔者研究过不同筝码供应商制造的筝码发现:他们大部分不懂筝码制作!主要表现在:码脚面积过小,码脚内侧过高,导致码脚外侧悬空。不同音区码脚弧度不合理,部分音区码子高度不足,导致张力不足等通病。相同码脚弧度的筝码卖给不同面板弧度的厂家,码子不跑不跳才怪!

  2、筝体过平,纵向弧度小。相同高度的筝码用在不同纵向弧度的古筝上,琴弦对面板的张力不一样,若是纵向弧度大,张力就会增加。

  3、码子的形状过于修长或分量不足也会导致跳码、倒码。

  工艺粗糙之病因

  舍不得花钱,缺少追求完美的品位。一般来说工艺粗糙的筝囊括以上所有缺点,工艺好做,音色难做。如果您的工厂没有一流的油漆工艺师,那么您花大价钱把半成品拖到一流的油漆加工点加工就解决了!

  筝品体现人品,一台古筝的综合品质体现制造者和经销者的综合品位。古筝首先是乐器,然后才是工艺品。音色不佳,即使做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上了油漆的木制发声体而已。古筝同时也是商品,经销者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如果能多一些鉴别古筝品质好坏的能力,向购买者推荐物有所值的古筝,也是对劣质古筝泛滥的一种抵制。在古筝板材日益紧张的今天,生产劣质古筝无异于浪费资源,让我们对大自然少点负罪感吧!

  避免弹奏古筝时的杂音方法

  (1)演奏时出现嘶哑之声,检查支撑弦的筝码角度是否正确。解决办法是:调整筝码角度.将其摆正,并经反复试验.使其位置角度合适,去除噪音。

  (2)演奏时出现沙沙的噪音,检查筝码上小骨片的小槽是否过细过深,筝弦是否卡死在小槽中.解决办法是:对放置筝码的小槽加宽调整,以防止噪音。码的小槽加宽调整,以防止噪音。

  (3)拨弦后,弦的振动发出嘶嘶呜叫声,可能是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那一段短弦接触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由于弦的振动而引发 杂音。解决的办法是: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整,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或者在短弦处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当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时,也会在拨弦后产生杂音。应对的办法是: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拴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增加弦对后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或者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

  (5)演奏中如果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就会发出沙哑噪音。此时应修理或更换假指甲。

  (6)拨弦后,筝码外弦段(即筝码左侧弦段)有时会发生共振,产生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应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筝码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如果筝与筝架接触面不平稳,演奏时会产生碰击声。此时应同定好筝架,检查筝与筝架以及地面间的接触面是否吻合和平整。


    相关文章

    5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