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范文

学俊1150分享

学生的这些特征必须是真实的,是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使用等发现的,切忌空泛。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H2O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所学):

CO2+C2CO

(6)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间。切忌用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或用教师的方案替代学生的方案,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案进行操作。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探究活动,都只能说是“戴着探究帽子”的虚假探究活动。同时,这个探究活动需要的仪器较少,操作也简单,也没有危险,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即便有“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的时候,仍然对于“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感到困难。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应避免提前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人为造成学习的困难,增加学生学习的畏惧感。

(3)在学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一般情况下”,不要将问题绝对化,一是以免产生知识性错误,二是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留有发展的空间。

(4)不要忽视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这个反应本身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也是扭转人们“误解”二氧化碳的证据之一。同时,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利用的性质

性质类别

灭火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气体肥料

促进光合作用

化学性质

光合作用

在光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化学性质

制冷剂

(冷藏、保鲜)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

物理性质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物理性质

制作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溶于水,并部分与水反应

化学性质

(2)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略)。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控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要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要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思想。

(2)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温室效应”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意识。

教学片断“两只蝴蝶”引发的探究活动

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究_

上课前的课间几分钟,教师在教室中播放着《两只蝴蝶》,引得很多学生也在小声或大声的跟唱,课堂观察组的几位老师,既被歌声感染者,也在心中猜忌着“老师播放《两只蝴蝶》的用意是什么呢?”很快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心中的疑惑也有了答案。

【师】庞龙的《两只蝴蝶》好不好听?

【生齐】好听!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只蝴蝶,(老师拿出两支紫色的蝴蝶),你们知道老师的两支蝴蝶是什么纸作成的吗?

【生齐】紫色的纸。

【师】(笑了)是紫色的纸,可是,这紫色是我自己染的色,你们想知道我用什么染的色吗?

【生齐】想。

【师】紫色石蕊。

【生1】老师,紫色石蕊是什么东西啊?

【师】问得好!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某些物质能够变色,有时候变成红色,有时候变成蓝色,那要看它遇到什么物质了,我们在第十单元还会更详细地学习有关它的知识。下面我先请紫蝴蝶们给大家表演一个短剧。请大家欣赏:

剧情一:教师在一盛有少许热水的盘子中(很少的温水即可,目的是让后面的现象更明显),然后再盘子中加入几块干冰,立即产生大量的云雾。

剧情二:(教师画外音)有两只紫色蝴蝶飞呀飞(学生自动给老师伴唱“飞过丛林,飞过小溪水”),飞着去看人间仙境(指刚才制作的干冰云雾)。

剧情三:(教师画外音)忽然,天降小雨(同学帮忙用喷壶_),赶紧跑,可惜其中的一只蝴蝶没躲开,被淋了个“落汤蝶”(老师故意让其中一只蝴蝶被_)(学生哄堂大笑)。

剧情四:(教师画外音)赶紧躲一躲呀,两只蝴蝶分别飞进了两只集气瓶(里面均盛有二氧化碳气体)。

剧情五:(教师画外音)外面的雨停了,紫蝴蝶们出来吧。咦!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被雨淋湿的“紫蝴蝶”变成了“红蝴蝶”(学生们睁大眼睛,困惑不已)。

【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蝴蝶剧”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1)“云雾”是怎么产生的?(2)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3)“紫蝴蝶”为什么会变成“红蝴蝶”?

环节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问题1:有没有同学猜出来老师是用什么物质制造出来的“云雾”呢?

有学生能够说出“干冰”,并能够说出“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教师追问“干冰是怎么形成云雾的?”,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干冰能够升华,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产生“云雾”。

问题2:集气瓶中盛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对刚才老师表演“蝴蝶剧”的观察,你发现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生1】直接观察得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师追问】“气味”你是怎么观察到的?(众生笑)

【生1】(不好意思笑笑)应该闻一闻。并按照老师要求到讲台前闻二氧化碳气味,证明“无味”。

【师追问】二氧化碳一定是“气体”吗?

【生1】是。

【生2】不一定,刚才老师表演时用的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

【师】很好,你观察非常细致。应该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转化为液体、固体,比如生活中有“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生3】根据集气瓶口向上,推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师追问】你的推测很有道理。那么大家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更科学、更直观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学生提出的方法有:(1)书上的“二氧化碳熄灭阶梯型的蜡烛”方法(如图1所示);(2)利用简易天平倾倒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

图1图2

教师演示了方法(1),即图1所示实验,其他均留给学生课下继续自主探究。

【生4】根据“紫蝴蝶”变“红蝴蝶”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师追问】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们意见不一致,认为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1)是二氧化碳使“紫蝴蝶”变“红蝴蝶”;(2)是水使“紫蝴蝶”变“红蝴蝶”;(3)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了新物质使“紫蝴蝶”变“红蝴蝶”。

环节三、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即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问题3: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药品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纸蝴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观察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变量。

图3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得出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够使石蕊变成红色。生成的新物质叫作“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师】再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即教材实验6-4)。

图4

问题4: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生5】现象是: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内压强变小,所以塑料瓶变瘪。

【师追问】有不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吗?

【生6】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塑料瓶才变瘪的。

【师再次追问】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位同学的观点对比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水发生了反应。

【师继续演示实验】打开塑料瓶盖,剧烈振荡塑料瓶。

问题5: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受热分解的速率会更快。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环节四、讨论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

问题6: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你还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CO2+C2CO;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H2O+CO2有机物+O2等。

环节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略)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之前的章节中,已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本节课中对晶体常识的介绍,则是以后学习各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一个重要开端。关于晶体的常识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点;3、晶体的制备。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从外形、微观角度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讨论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充分体会的化学的意义。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对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微观本质了解并不多,基本可以运用在前几个章节学习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对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再通过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各种性质。高一15班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预科班,具有较高的实验素养和理论知识以及对科学强烈的探究精神。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理论性上可以适当加深,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设计理念:

本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实物展示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的热情。通过晶体和非晶体微观上的本质区别,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性质上的区别,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起晶胞的概念,形象比喻的方式,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常识、感情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晶体和晶胞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晶胞的结构、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目标达成预测

【引入】在前面两张,我们从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这两种微观结构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在这一章,我们将从另一种微观角度——晶体结构,来研究固体的性质与结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板书】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初中对于晶体和非晶体是如何定义的?那些物质是晶体,那些不是?

展示一些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

展示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例如,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_钾等;展示一些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学生】晶体:胆矾、水晶、金刚石……

非晶体:玻璃、石蜡……

观看图片

回答:晶体和非晶体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联系旧知,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展示的实物以及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_片等。

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1)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2)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观察、小组讨论、归纳

归纳: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的意识。

探究本质差异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NaCl、CO2、金刚石等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二氧化硅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非晶体二氧化硅

提出问题:

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归纳: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通过问题解决,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讲解晶体的自范性:

请学生观察老师制备得到的玛瑙和水晶,并告诉其制备方法,结合前边看到的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从制备方法中得到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归纳:

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结合以前和今天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晶体的性质

归纳:

晶体的特点:

1.晶体内部质点和外形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2、有固定的熔点。

3、有各向异性。

【演示】实验3—1

碘的升华与凝华

引导学生应用晶体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制备晶体的方法:

熔融态物质凝固

气态物质凝华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新展示上课开始的图片,请学生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的内容:晶体的概念、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及晶体的制备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章晶体和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4、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3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生:(思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

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二、新课讲授

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观察现象)

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

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生: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师:这里设计了三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生: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

生: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生:(讨论分析)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

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师:[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

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

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

方向。

生: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师:非常正确,我们一来总结一下。

师生: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

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

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

合电路。

师: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

生: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完成投影显示的表格。

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4

【第二课时】

[复习]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知识,引入新课。

[板书]三、淀粉与纤维素

结构:[C6H7O2(OH)3]n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6H10O5)n(C6H10O5)m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溶液是否变蓝

碘水

[参考方案]

硫酸∆

是否有银镜

银氨溶液

溶液呈碱性

NaOH溶液

淀粉液水解液

水浴加热

[小组实验]选择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6H10O5)n+nH2OnC6H12O6

[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总结纤维素的用途。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介绍糖与人体健康,以网页形式展示成果。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提问]你今天吃糖了吗?(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9“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蔗糖、麦芽糖1mol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水解生成许多mol单糖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学生归纳小结)

[板书]一、葡萄糖与果糖

(一)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

[置疑]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学生推算]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设问]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

[小组探究学习]

探究内容: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已知的实验数据:(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学生实验探究与思考: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

3动手实施方案

4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分析实验结果

6做出推论

(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表现性评价,自评、互评结合)

[小组交流结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性质?

[教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学性质:(具有醇与醛的共同性质)

(1)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2)能发生银镜反应

(3)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4)体内氧化:C6H12O6(s)+6O2(g)6CO2(g)+6H2O(l)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知识介绍]葡萄糖在人体内如何储存和被氧化:j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k氧化: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介绍]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1、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葡萄糖遇试纸中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展示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试纸);2、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

[小结]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

[知识介绍]果糖的存在与应用。

[学生阅读归纳]果糖的结构、果糖与葡萄糖的相互关系、果糖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

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设问]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探究]果糖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果糖没有还原性,因为它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板书]二、蔗糖与麦芽糖

[讲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为同分异构体。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82总结蔗糖与麦芽糖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1、物理性质

蔗糖: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麦芽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设问]蔗糖与麦芽糖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设计蔗糖与麦芽糖性质的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蔗糖: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1)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

1、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课堂练习]

1.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蔗糖3.42g与麦芽糖3.42g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个葡萄糖分子与n个果糖分子,则m与n的比值是

A.1:3B.3:1C.1:2D.1:1

3.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

③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④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

A.蔗糖尚未水解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棉子糖的分子式是,如果使1mol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和、各1mol。

[参考答案]1、D2.B3.C,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4.C18H32O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范文

沪教版高中化学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化免费学教案范文

2021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2021高二化学选修5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高二生物选修一专题5课题2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教案模板

高二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范文

高二化学教学经验总结模板2021

高二化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5篇

    16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