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中化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及策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转变
1.1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自主性
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1.2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1.3 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2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现在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的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现在许多的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发现目前的有些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语”;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手段”;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赞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称为“走向综合”等等,教师想法设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作。
(3)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3 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衔接
(1)在教法上,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法。因此,“留旧”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从初中学到CuO与H2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作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极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木之本”。
(2)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高中知识的过渡教学中,演示实验效果要明显,要从如何观察,如何操作上给以示范。要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课本上用小字排版的“小实验”、“小制作”同学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去完成;对于课本上的学生实验要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要认真的处理和分析,并且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所能及的进行一些研究性实验。注重实验,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基本途径。
(3)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主性,学校抓住同龄人比较容易交流、沟通的特点,成立了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建立小组公约,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可在每一章或一单元之前或之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或写一篇小论文或了解一位.科学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如学完物质的分类之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钠的“家族”》。
(4)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3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而教师大多用单一的讲授的形式授课。这样,学生的接受学习状态当然只能是被动的。甚至化学实验也把学生实验当成演示实验来做,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改变高中化学无效、低效教学,实现有效、优质教学。结合EEPO有效教育的项目实验,带着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这一化学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作了一些探讨,认为有以下的几种策略。
一、激发兴趣,增强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方法有:
1.口诀法。对一些枯燥无味难记的知识采用编口诀,顺口溜等办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氧气的制法时,采用谐音的办法,编了这样的口诀:“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氧气的实验步骤。再如,还有化合价的口诀是:“氢正一,氧负二,一价金属钾钠银,二价金属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铜、汞二价最常见,硫二氯一常为负,记住单质价为零。”。用口诀法进行教学,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2.探讨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争论,然后再顺势利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如让学生向燃烧旺盛的煤炉里添加煤,火焰为什么会变蓝?学生讨论非常积极,各抒己见,提出了种种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通过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一知识印象更深刻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4.打擂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擂台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创新教法,巧借信息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以生为本,自主探究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2.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4.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及意义
一、结合化学学科的特色,优化
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觉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与不足,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问题自己能够解决,用的何种方法;哪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原因在哪,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化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化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学习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化学教学得到优化。此外,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这样也有助于教学模式的优化。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特色,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化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二、开放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就一定能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在开放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自行进行组织讨论,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满足,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会使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的思维活跃以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要适当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得到优化。
三、教学的优化,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反思活动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种方法,对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出现对教材内容了解不够深入以及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情况。但不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都要进一步的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需要教师创设反思情境,这样才能有效的展开反思活动。在学生不知道怎样进行自我反思时,教师可同通过一些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物质燃烧的现象进行观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硫燃烧出现蓝色火焰等等。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火焰的形成条件,进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学生必须要有反思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比如:性格、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在哪门学科的学习上比较有优势等等。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反馈,与学生一起讨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改善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学习活动之前,要让学生自行分析学习任务的难度、采用哪种学习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欲望。
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在教师对化学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总结出教学经验。教师要在探索中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许多老教师与新教师相比接受新课程教学要求的速度较慢,原因是教师在掌握教材内容之后,容易导致重复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自我评估对化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才会对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