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前学习方法

李金0分享

在高考前复习化学的之后,考生是要学会自学才能主动地接受我们的书本知识,而预习则是学会自学的必要步骤。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化学考前学习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化学考前学习方法

化学考前学习方法

对化学概念重新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掌握典型命题所体现的思想与方法。

要及时去找老师沟通,把自己的理解告诉老师,让老师指出其中的问题。准备备忘本。记录以往的错题以及订正答案,还有其他化学知识,如规律性的知识、重要的和容易忘的知识,经常复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么复习高考化学

学会比较归纳。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如学习第一章氮族元素时,可根据它们原子结构相同点与不同点,推出它们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递变规律,并注意联系高一年学过的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进行横向比较及归纳,既有利于理解新知识,又巩固了对旧知识的掌握。

学会质疑。即追问为什么,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实现。可用“逆向思维、觉察异常”法来提出问题,或“善于对比”才能发现问题,并“穷追不舍”、“刨根究底”。

化学重要考点

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铷、铯——光电效应

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9.明矾——净水剂

10.重晶石——“钡餐”

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 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也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柴油机。

31.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原子能工业、宇航事业等方面。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1、几元含氧酸,傻傻分不清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写离子方程式,不考虑反应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5、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6、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7、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C≡C—、—OH(较慢)、—CHO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2 A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过量)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酚类化合物。

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淀粉。

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1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56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