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化学 > 化学试题 > 高三 >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测试试题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测试试题

李金0分享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测试试题(最新版)

首先,马上就要高考啦!高三年级化学有什么试题呢?经了解,考生们应该多做试题练习,夯实基础,这样才能考高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三年级化学下册测试试题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测试试题

高三年级化学下册测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8题,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

B.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131I与137Cs(铯)的中子数相等

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7.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H+):c(OH-)=1:2的溶液:K+、Al3+、HCO3-、ClO-

B.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a+、Ba2+、NO3-、Cl-

C.中性溶液中:SO32-、S2-、Fe3+、Cl-

D.能使红色酚酞变无色的溶液:K+、Ca2+、Cl-、HCO3-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分子式为C2H4O2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乙酸

C.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9.下列相关家庭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预期目的

A.在少量食用碱中滴加食醋探究食用碱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B.在食用盐中滴加少量淀粉液探究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

C.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液探究淀粉液是胶体还是溶液

D将鸡蛋白溶于水后,滴加AgNO3溶液验证蛋白质中含有氯元素

10.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工业上金属钠是通过氯碱工业制取

C.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

D.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11.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amol•L-1,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B.将0.2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c(OH-)+c(A-)=c(H+)+c(Na+)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c(Na+)=c(CO32-)+c(HCO3-)+c(H2CO3)

D.常温下NaHSO3溶液的pH<7,溶液中c(SO32-)<c(h2so3)< p="">

12.有一种瓦斯分析仪(下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传感器显示出来。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5O2-―8e-=CO3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O2-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

23.(13分)Ⅰ.A、J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J氧化物具有磁性。这两种金属和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A作负极;D和F常温下是单质气体,F是空气的主要成分;A、C、E和H都含A元素,其中A、E、H具有两性。各物质有以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条件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原电池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时pH=12的C溶液中,溶质的阳离子与溶质的阴离子浓度之差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A元素的某盐X常做净水剂,X做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500mLX的溶液与Ba(OH)2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X晶体的俗名为__________;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Ⅱ.已知:在25时H2OH++OH-KW=10-14

CH3COOHH++CH3COO-Ka=1.8×10-5

(5)醋酸钠水解的平衡常数Kh与KW、、Ka的关系是Kh=。当升高温度时,Kh将(填“增大”“减小”“不变”);

(6)0.9mol•L-1醋酸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2.2×10-5mol•L-1

在某溶液中含Mg2+、Cd2+、Zn2+三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01mol•L-1。向其中加入固体醋酸钠,使其浓度为0.9mol•L-1,以上三种金属离子中能生成沉淀。

(KSP[Mg(OH)2]=1.8×10-11、KSP[Zn(OH)2]=1.2×10-17、KSP[Cd(OH)2]=2.5×10-14)

24.(17分)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图1是模拟制取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

(2)利用图1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序号)。

①加热反应一段时间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应在B、C之间再接一装置,该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

(4)甲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化钙的纯度。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样品称量②加入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搅拌、过滤③________(填操作名称)④_______(填操作名称)⑤称量碳酸钙

(5)乙同学利用图2装置测定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化钙的纯度。他称取46mg所制得的氢化钙样品,记录开始时注射器活栓停留在10.00mL刻度处,反应结束后充分冷却,活栓最终停留在57.04mL刻度处。(上述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试通过计算求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

(6)请你再设计一种氢化钙纯度的测定方法:

25.(15分)某铜矿石含氧化铜、氧化亚铜、三氧化二铁和脉石(SiO2),现采用酸浸法从矿石中提取铜,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其中铜的萃取(铜从水层进入有机层的过程)和反萃取(铜从有机层进入水层的过程)是现代湿法炼铜的重要工艺手段。

已知:①Cu2O+2H+=Cu2++Cu+H2O;②当矿石中三氧化二铁含量太低时,可用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液浸出铜;③反萃取后的水层2是硫酸铜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矿石用稀硫酸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2++Cu+H2O(写其中2个)

(2)将有机层和水层分离的操作方法叫,实验室完成此操作所用到的一种主要仪器是。

(3)“循环I”经多次循环后的水层1不能继续循环使用,但可分离出一种重要的硫酸盐晶体,该晶体的化学式是。

(4)写出电解过程中(两电极都是惰性电极)阴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5)“循环Ⅲ”中反萃取剂的主要成分是

30.【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和B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I1I2I3I4

A5781817274511578

B7381451773310540

A通常显价,A的电负性B的电负性(填“>”、“<”或“=”)。

(2)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1。根据下表有关蛋白质分子中重要化学键的信息,说明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

共价键C-CC-NC-S键能/kJ•mol-1347305259组成蛋白质的最简单的氨基酸中的碳原子杂化类型是。

(3)实验证明:KCl、MgO、CaO、TiN这4种晶体的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图所示),其中3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4)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

(5)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其分子内不含有(填序号)。

A.离子键B.极性键

C.金属键D.配位键

E.氢键F.非极性键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一、临场心理技巧

1.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考生信息(如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难易不必介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建议先做选择题,再做容易的题。

2.摒弃杂念,缓解情绪

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集中精力,进入状态

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起得最佳效果,应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

二、临场答题技巧

1.减少失误,争得高分

历次考试中,考生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本身意味着多得分。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

(1)关键的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语: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人为失分。

(2)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3)隐性条件。如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PH=0的溶液;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的溶液等。

(4)符号运用。如“=”与“可逆符号”;“+Q”与“-Q”;沉淀与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

(5)表述准确。①如做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时,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②不用俗语:如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2.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理解清楚,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3.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注意演算要有序,以便复检。开考前,可大致将草稿纸分好区,按题号较整洁地列式计算,保留好原始反应式和分析过程、算式等。这样在最后复检、核对时才有原始依据,又快又准,避免做重复工作,出现低级错误。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再三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对于选择题、填空题两种题型里涉及的计算问题,其中多有巧解、妙算,注意开阔思路、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以增加有效时间.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一、把握关键字,准确理解化学概念,规范表达化学用语。

09年高考化学阅卷对错别字及化学用语表达不完整是“斤斤计较”的。同样第21题⑶的② 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标准答案是:平面三角形。评分细则中只认同了“型”可以等同于“形”,其他的如果写成“平面三角角”、 “平面三角角形”、“平面三角”等这些都视为错误。

化学语言的准确运用,是建立在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的。这让我们联想到了2008年阅卷时,对15题⑶评分细则的制定情况。

08年第15题的⑶原题是: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标准答案是:防止倒吸。在评分细则中,对关键表述“倒吸”学生若回答成“倒流”、“流回去”都认同了,但说成“回流”就不能得分,因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化学概念了,不能仅从字面理解“回”也即“倒”的意思。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概念、用语、原理、公式等从定义、表达式、内涵和外延上抓住实质和重点,从微观本质上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忆表象、结论和规律的简单表述,更不能望文生义!在各种教学及效果反馈活动中,如提问、作业、检测等,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加强规范表达训练,认真细致地指导把好质量关。

二、重视实验的客观性,细致观察,全面、准确、规范地描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设计、操作严谨规范决定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化学考试中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的要求是客观、准确、规范的。

如,09年第15题的⑴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标准答案是: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OH)3 沉淀完全。在评分细则中,对这一答案中的两处关键表达都有明确要求:一是“取少量上层清液”,若没有表述则扣分,因为如果不取样而直接向原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就是引入新的杂质,这是科学性错误。若回答时体现出取样的含义则就视为等同了,如说成“取样”、“向少量”、“取滤液”等等。二是“血红色”现象的描绘,若说成“血红色沉淀”则扣分,因为溶液和沉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散系,应明确区分。而有些描绘视为对现象描述不够准确但没有计较,如“红色”、“溶液颜色变深”等等。由此,我们应注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上的概念、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准确理解和模仿。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一空的评阅中还出现了很多没有明确指向性的回答,如“滴加KSCN溶液,看是否出现血红色溶液”,这样回答的考生可能是掌握了Fe3+的鉴定方法的,但是这种回答是不能得分的。因为没有明确给出与 “是”获“否”相应的结论。而我们平时的测试中,对于此类回答往往不计较,认为学生懂了,但是在这里却十分计较,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呀。

三、解答技巧不是投机取巧,科学答题,防止答题过程中的弄巧成拙

1.杜绝投机取巧

这次阅卷中暴露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些老师没有正确理解以往高考阅卷的一些评分细则,在教学中把它们作为技巧教给学生,希望能减轻学生负担多拿分,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如,对于09年的第19题⑸中有机合成的反应条件书写问题,在今年的评分细则中也是争论的热点之一。题目是:苯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香料。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以苯甲醛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乙酯(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标准答案是:

评分细则中对反应条件必需明确写出,写错或含糊写出“一定条件”的一律不得分。对此有些阅卷老师认为写成一定条件也应给分,理由是前几年评分时这样写是给分的。对此,阅卷专家的答复很值得我们反思。他们认为,对于教材上出现的常规的反应条件是必需要掌握的,以前的“一定条件”给分是对未知反应的处理,而不料这却被老师们当成技巧传给了学生,导致今年明明是常规的反应条件还是有很多考生写成了“一定条件”,这样就不符合考纲要求了,因此不能得分。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希望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多拿分这个想法是对的,但绝不能违脱离教学基本要求,不能脱离考纲,否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再如,09年第20题的⑴是选择题,答案是“BC”,而有些考生确写成了“B/C”。“/”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分析写出这种答案的考生的心理:一可能是笔误;二就可能是拿不准答案而故意这样写的,希望能够无论答案是“B”或“C”或“BC”都可以得分。而这些写法归根究底其实是一种投机的行为,是想讨巧而不是技巧,是不能提倡的,因此,评分细则中当然不会认可。

2.学会科学的答题技巧

在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下,对一些题型特点及评分细则进行研究,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解题技巧的,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率。

如,对于计算题,今年高考考查力度有所提升,共约24分,除了考查思维方法外,对计算速度、准确度及有效数字保留的要求较高,考生失分比较严重。对于较为复杂的计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缩小计算量速度,对计算数字进行合理的处理,这的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如15题⑶的②,完整的计算式是,准确结果是99.90%,这个计算量是较大的,但如果把其中的20.39近似处理成20.4则简化了计算,所得结果是99.96%,只相差0.06%,这个误差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对数据不能过于简化,如果20.39处理成20.0,虽然计算量更少但是结果为98.67%,这个误差就不允许了。

当然,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技巧也不能帮忙。所以我们从高一开始就要提倡学生不用计算器代为计算,帮助学生消除对计算的畏难情心理,强化学生笔算、心算的能力,形成解计算题的良好的习惯。

又如,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手段工艺流程等的评价似乎已是高考的必考点。虽然提供的标准答案是只有一二,但是真实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复杂的,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会有多种可能性,对此阅卷专家们制定的评分细则更加符合科学实际:就是制定关键点,回答到了关键点就给分,多余评述可以视而不见,但自相矛盾的则不给分。因此,就这类题的评分细则是不是可以作为一种技巧教给我们的学生,建议他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若拿不准则多分析几种可能性,但还是要靠船下篙,因为漫无边际的回答也是得不到分的。

我们研究高考题、研究评分细则会发现,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表达科学准确、书写规范的答题习惯才是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技巧。

    7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