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
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活动方案应该写?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1
一、主题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时间:
20__年x月x日——20__年x月x日
三、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纪念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和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习俗,能对节日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2、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做过文化的思想感情。
3、初步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有目的收集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避免出现只认“洋节”而忘了传统的现象。
四、活动重点
了解学生分工与合作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从中得到情感启迪,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研究方法
1. 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 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比较法(南方人与北方人,汉族和少数民族过节的不同。)
4.收集图片和传统节日的装饰品
5.亲身体验,形成文册,总结交流。
六、研究主题节日
本学期学校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庆教育的契机,组织一系列活动。
(一)走进传统节日——清明节
1、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有关清明的来历及习俗,初步了解清明的文化内涵。
2、教师讲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讲有关清明节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节。
3、进行诵读有关清明节的诗。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诗集。在班级中举行诵读清明节的诗集,让学生从中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4、观看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电影。
5、撰写清明感怀文章或革命传统教育电影观后感。
6、召开“缅怀先烈”主题队会
7、各班刊出“缅怀先烈,争当好少年” 为主题的黑板报、小报。
(二)走进传统节日——端午节
1、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端午节故事演讲。
4、与家人一同包粽子体会亲情。
5、开展校园洒扫活动。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大扫除,整理个人卫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6、制作节日小报。积极组织学生将端午节的内涵、民俗及参与端午节活动的感悟制作成节日小报,并开展节日小报评比和展示活动。
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2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教师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比如来自福建、东北、安徽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打算怎么过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大家有什么话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希望怎样做?(学生交流)
3、总结:。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3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颂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日典故。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倡导过中国节,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激发探索科学兴趣,增强刻苦钻研精神。
二、活动内容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以及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三、活动要求:
学生积极参与,形式生动活泼,了解传统节日,抒发真情实感。
四、准备工作:
收集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五、计划实施过程
导入:由某个西洋节的传统节日,过渡到今天班会的主题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看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讲述主要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由来
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等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唐代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之风俗。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此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当中也很盛行。 “花好月圆”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该节日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心理是极为有情致、颇具诗情画意的。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自习俗有异,但有许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如李商隐的《嫦 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苏轼《水调歌头》等等
(二)设计小品表演有关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我看传统节日与外来节日
(三)抢答题:中国传统节日
A, 让学生举手抢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B,让学生抢答有关七夕、中秋、春节的诗歌和故事,与春节有关的神话,活动等;总结其他节日的寓意。
(四)情景表演
1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饼。你们家的中秋节一般是怎样度过的呢?
2 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
(五)讲述漳州地区的主要传统节日
漳州民间流传一首《十二月歌》,把本地的岁时习俗以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月鼓仔灯,二月落花生,三月□(音燕,意为浸种)豆芽,四月卖麻茶,五月来裹粽,六月塍草冻,七月印经衣,八月卖麻糍,九月放公差(风筝),十月抾秞(稻)穗,十一月卖草席,十二月卖粿箬。
如元宵是春节活动的尾声,又是传统的上元节,漳州人称之为“正月半”,客家人称之为“开大正”。这一天,漳地的民俗活动特别多,也特别热闹、隆重。若元宵日天气晴好,就称今年查某(女性)岁君好,民间认为今年对女性有利。
最后以一首有关传统节日的歌曲结束本次主题班会。
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4
一.班会主题: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班会时间:
20__年x月x日
三.班会地点:
310
四.班会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的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但是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鼓励大家多了解这些传统节日。
五.班会过程:
1.班长讲话,提出班会的主题——关于“清明节”。因为马上就清明节就要到来了,这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休息的节日之一,所以班会主要是关于清明节的主题班会。
2.提出主题,班会继续开展,团支书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知识。首先,清明节的来历,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接着讲了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有关的一些活动,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了!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班上同学发言,讲了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主要是在节日习俗方面,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还有古代诗人“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名句。清明时节活动多种多样,有踏青,蹴鞠,扫墓,祭拜,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但是扫墓几乎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关于清明节吃的食物,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六.班会总结:
最后,班长这次班会进行总结,由于清明假期马上
就到了,同学们可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觉一下初夏的气息和清明节日的气氛。再次说明传统节日是经过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作为后人我们应该重视这些节日。班会最后,班长读了一首和清明节有关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着这首诗,更好的表达出了清明时节的气息,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着小雨,拿着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着,去扫墓的情景。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记录5
涉及范围:
艺术舞蹈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了解舞狮的基本特点;
2、能配合乐曲自由创编狮子舞。
3、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舞狮欢快的气氛,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关于舞狮子的影碟,录音带《舞狮子》,简笔画舞蹈图谱。
2、幼儿人数一半的狮子头饰、绣球。
活动过程:
一、律动《狮王进行曲》进场。
1、我们一起来学狮王威风凛凛的样子。
2、师:"狮子作为百兽之王,本领可大了。小狮子们还有些什么本领?
二、欣赏影碟《舞狮子》
1、师:"原来狮子还有会跳狮子舞的,玩绣球来庆祝节日的本领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就会用舞狮子来庆祝节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2、播放影碟,我们仔细看看狮子是怎样表演的?
(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狮子的动作和神态)
三、自由创编《舞狮子》
1、熟悉游戏音乐。
(1)引导幼儿了解乐曲A、B段结构,A段用狮子图表示,B段用狮子加绣球图片表示。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观察教师《舞狮子》表演。
2、启发幼儿创演A段狮子舞。
(1)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演,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2)师:"狮子是怎么随音乐跳舞的?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吧!(引导幼儿随音乐摇头、摆尾、抖动、跳跃、充分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氛围。)
3、创演B段狮子舞
(1)教师讲述:小狮子们正在玩耍,突然飞来一只漂亮的绣球,小狮子们可喜欢了,都抢着玩耍。
(2)教师舞绣球,引导幼儿跟绣球一起作动作。
(3)启发幼儿碎步小跑,抢夺绣球,躲闪,跳起扑球等动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丰富动作。
4、将《舞狮子》舞蹈动作图谱展出,让幼儿自选图谱上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创编舞狮子,提醒幼儿在A、B两段做不同动作。
5、指名个别组幼儿表演,引导幼儿注意两两合作表演。
6、集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