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五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做好谋划是保证教学成效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制作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天平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 120+( )=120+35 234-123=234-( )
345-( )=345-( )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独立完成解方程的题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 ,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 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 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 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 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买气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同学。
2、喜欢( )颜色的人最多?喜欢( )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 )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 电影 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教案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
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在此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去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体系。 我将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当同学们提出,要想知道组织哪一项比赛,必须统计大家的意见,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这时学生就会交流各自的调查方法,他们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问一问、站走来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有顺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单内在小组内展示,这时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先是小组汇报,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可以将调查的结果更清楚的表示出来,同时也为象形统计图向条形统计图过渡做好铺垫。教师出示一张统计图,指出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涂颜色来绘制统计图,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样举颜色呢?学生已经有了绘制象形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快得出一格代表一人的制图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手中的统计图中涂一涂,制成条形统计图。全班展示,开展互评。
第三步:绘制全班统计图,解决问题。
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完成全班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进行二方面的思考:1、在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图中的情况,你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项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根据信息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并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通过数、涂、填,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这也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给学生什么要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我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环节: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我抓住学生喜爱吃小食品这一心理,为学生选择了四种食品有饼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作为比赛的奖品,开展“统计最喜爱的食品”这一活动,将数学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强化统计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我请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食品,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主选择记录方法来统计,经历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积累了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统计观念,真正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下常见的几种统计图,然后再把统计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我们的生活是高不开统计的,请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儿用到了统计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统计问题,由课内的应该拓展到课的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效果预测
本课以学生参与统计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数一数” 、“涂一涂” 、“填一填”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索了统计的方法;在实践与探索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邮票的张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