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志豪 1172分享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

  《内战烽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方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与教师生动讲述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中双方激烈斗争的场面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认识。

  通过讨论、辩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探索性和合作性学习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断)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重庆谈判》的一个片断,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近代的两个对手——毛泽东和蒋介石坐到了一块。我们知道,这两个不同党派的代表人是有血海深仇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个坐到了一起?他们坐到一起是为了什么?结果怎样?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探究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片一: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图片二:美国教官帮助训练国民党军队

  图片三:美军在塘沽登陆

  图片四: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问题:

  (1)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2)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

  把中国变成他的殖民地

  一、 重庆谈判

  问题1、蒋介石既然已定下内战的方针,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多媒体出示材料)

  (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机会准备内战,并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统一”的目的。)

  问题2: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不会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以有多种判断,但是要讲清楚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电文手稿

  图片二: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对局势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但还是决定去。原因何在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图片二: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

  问题3、重庆谈判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签定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图片三:“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然后师生一同结合教材,分析“双十协定”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两大问题没能达成协议?

  (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核心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问题4:重庆谈判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5:为什么说:“双十协定”鉴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图片四:重庆谈判结束,重庆各界人士前往机场送行

  教师讲述: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的文件,有利于人民,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和平的诚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如果国民党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失去了人心。

  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问题1: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教师总结: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问题2:你认为国民党的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3:这首打油诗发生在哪个解放区?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三、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导语:1947年8月8日,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

  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做渡江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黄河。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图片二: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图片三: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问题1: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问题2:(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课后小结

  课内练习:

  1、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3、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问题 B作内战准备 C争取国内和平筹备 D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A B B

  4、列本课大事年表。

  参考答案:(1)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开始。

  (4)1947年夏,刘邓开始挺进大别山,后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板书

  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二、战略防御

  1、 内战爆发

  2、 转战陕北

  三、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开始。

  (4)1947年夏,刘邓开始挺进大别山,后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初中历史教案篇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提出“”的口号,并在他的家乡创办等一系列企业。

  2.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段受到了鼓舞。还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概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二、设问导读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交通工具:

  名称:、。

  时间:19世纪初,配方发明后相继传入。

  作用:使人们出行,极大地促进了。

  2.通讯工具:

  名称:。

  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变迁

  1.和的传入:

  时间:近代以来。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2.新闻报纸的出现:

  名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作用: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2. 出版机构的出现:

  名社: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

  社会习俗的变化

  1.原因: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2.简述装束、礼节和称呼的变化。

  三、自我检测

  1.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张铁路

  2.中国近代报纸中,最著名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A.《万国公报》  B.《申报》 C.《中外纪闻》   D.《新青年》

  3.我们觉的《新华字典》由1897年创办的最负盛名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生出版,它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同文馆     D.外文出版社

  4.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

  ①剪辫   ②易服  ③废止缠足   ④改称呼

  A.①②   D.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四、巩固训练

  1.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子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2.19世纪相继传入我国的西方近代科技成果主要是

  ①火车   ②轮船   ③电报   ④电影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辛亥革命后,四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行,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4.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桃李劫》  D.《夜半歌声》

  5.我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桃李劫》   D.《风云儿女》

  课后小结

  中国铁路由最初仅有几十公里;近代的通讯手段最初全国只有有限的有线电报和有数的几十门电话,虽然现在看来数量很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显得微不足道,而且根本不能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但这些变化却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初中历史教案篇三

  《战略大决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

  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

  一、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可从双

  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

  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

  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奠定基础,解放江南

  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读图1、图2

  图1:淮海战役示意图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图2: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深入探究: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斯大林所说的“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着重点明: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

  过渡:在淮海战役打响的同时,我东北野战军也秘密挥师入关,发动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怎么打?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场战役的结果又如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3、平津战役:兵临城下:,弃暗投明,和平解放符合民心。

  (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

  教师对照地图简介战役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

  问题1:北平为什么能和平解放?

  第一: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第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第三:不战而屈人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问题2:它的和平解放有什么重大意义?

  教师设问启发: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教师设问启发: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讲练结合)组织学生填写《三大战役表》

  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倒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二、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覆灭

  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和进军命令内容:

  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反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战役进程)

  问题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

  (教师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引导)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国民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结课: 歌谣

  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3.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有哪些 - 5068儿童网

4.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5.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6.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7.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8.初一历史上册期末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历史重点思维导图 - 5068儿童网

9.八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大全 - 5068儿童网

10.八年级物理教案范文大全

    热门标签

    9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