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危害
小儿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常见,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儿童聚居的地方出现聚集,而且传染性强。那么小儿手足口病容易引起哪些危害?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小儿手足口病的危害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手足口病,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传染性特别高,只要宝宝们稍微不注意接触到患者就会感染上。平时勤做预防和护理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小儿手足口病的危害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虽不是什么危重疾病,但近几年,却有不少孩子因此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手足口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脑炎、肺炎、心肌炎,引发重要器官损害。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普通的病例和一般的呼吸道感染是一样的,损害、危害不是太严重。但对于重症的病例,因为会损伤到神经、呼吸、循环系统,所以比较严重。而且手足口病发病比较凶险,对儿童危害比较大,一般遇到手足口病,最好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春夏季节一到,手足口病这类疾病又要来“骚扰”小朋友,虽然说这类疾病不严重,通常1周内就可以痊愈,且很少会出现并发症,但是,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防范措施,让这种小病无机可乘!那么手足口病怎么预防呢?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小孩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专家说,手足口病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向重症发展,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就可能有死亡的危险。所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是非常重要的。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发病率最高、病情发展迅速更需要早期诊治。
如何才能早期识别手足口病呢?专家指出,很多人认为“手足口病”就看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有没有出疹,固然这是它的主要表现,却并非唯一和必然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可能不典型,好像我们这次接诊的重症患儿就是如此”。此外,根据临床分类不同,手足口病还可能有其他症状。如普通病例可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表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惊厥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危重症病例则可能出现频繁抽搐、昏迷、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休克等更严重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看到以上重症病例的表现应尽快就医。普通病例门诊治疗,并继续在家观察,还要及时复诊。有重症及危重症状的患儿则需要住院治疗”。
9月是手足口病好发时段,幼儿园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开学后幼儿园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儿童家长、学校老师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防大人因隐性感染而将病毒传播给儿童。若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儿童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幼托机构,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未结束手足口病流行期,应继续做好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是:洗净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家长平时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哺乳期的母亲喂奶前要清洗乳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每日晨起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检查手、足、口和臀部是否有皮疹或疱疹,及早发现异常,尽早就医;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及时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并立即通知家长带小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