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那么仫佬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仫佬族的特色节日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仫佬族特殊的节日有:三月初三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五月初五端午节。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六月初二为吃虫节,是发扬除虫方法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的节日。还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每逢立冬后“吉日”举行,大庆以村寨(宗教)为单位,备办猪羊祭宗庙,举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活动;小庆则一家一户单独活动。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常用老姜、鸡蛋、芝麻、黄豆、老公鸡、鱼以及猪的心、肝、肺、肾、肠、谓等十二种食品供祭。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正月十五过小年要捣糍粑;二月春社要包粽子;四月初八要蒸糯米饭;八月十五要做狗(牛)舌粽;十二月二十四要做水圆(汤圆),蒸年糕;大年初一吃水圆,初二开始请客。出了嫁的妇女初二回娘家,并要带猪肉、鸡、鸭腿做为拜年礼品,返回婆家时照例也要带回一些节日食品。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个人所得的拈份,回家后可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节日食品。四月八“牛生日”,当天要让牛休息,并备鸡、鸭、酒、肉,蒸糯米饭祭拜“牛栏神”,并给牛吃一团糯米饭。
介绍
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
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仫佬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总人口数为216257人
仫佬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 节日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