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窝罗节是怎样过的呢
窝罗节是阿昌族传统的重要节日,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四。在阿昌语中,“窝罗”是“在屋旁欢乐”的意思。那么阿昌族的窝罗节是怎样过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阿昌族的特色节日窝罗节
在阿昌族中流传最广的神话主人公并不是盘古,而是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每年农历二月初四是阿昌族的“窝罗节”,据说这一天是天公地母战胜火旱之神拯救大地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天公和地母都会骑着日月巡视天地,为了纪念天公地母的壮举,这一天被定为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窝罗节”。
相传远古时没有天地,只有一片无明无暗不分上下的混沌。某年某月,突然在混沌中闪出了一道闪电般的白光,光明就也在这一刻诞生于世。有了光明自然也就出现了黑暗,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阴阳之气相合,天公遮帕麻与地母遮米麻就这样来到了世间。
天公遮帕麻与地母遮米麻诞生之后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造天与造地。天公手持着“赶山鞭”在天空中穿梭,他用金沙和银沙制成了太阳和月亮,并扯下自己的乳头化为群群起伏的山峦峻岭,挥一挥手里的赶山鞭,制出了千万颗璀璨明星。当天空和日月星辰都造好之后,遮帕麻又将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了朵朵白云,流下的汗水则作为了滂沱暴雨。他将月亮放到太阴山顶,让月亮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方,同样他又将太阳放到了太阳山上,让太阳也有了一块歇脚之地。同时他还在两山之间种下了一颗梭罗树,让太阳和月亮围绕着这棵树转,太阳出现的时候是白昼,月亮出现的时候是夜暗。最后,遮帕麻还派了东西南北四个天神,分别镇守在天的四角上。 copyright dedecms
在天公造天的同时,地母遮米麻也开始忙碌地制造大地。她拔下了自己脸上的汗毛,用喉头当梭子编织大地,鲜血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化为波涛大海,最后她用自己的身体托起整个大地。天与地就这样出现了,天公与天母在大地中央的无量山顶相会完婚,九年之后遮米麻生下了一颗葫芦,天公将葫芦籽埋进了地下。转眼间又过去了九年,葫芦发芽开花,又结出了一个很大的葫芦。在这个葫芦里孕育出了九个小人,他们就是最初的人类。
为了让人类更幸福地生活,遮帕麻和遮米麻分别教会了他们刻木记事,占卜,驱赶疾病,打猎盖房以及如何将食物做熟。人类在天公和天母的保护下生息繁衍,一直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之中。
然而灾难并没有放过这片大地,某年某月的一天,空中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无情的洪水淹没了大地。为了尽快挽救人类,遮米麻用三根地筋补好了东西北三方天地,同时遮帕麻在南方造出了一座南天门,从而挡住从南边而来的暴风雨。在他造南天门的时候,美丽的盐神桑姑尼来到了天公身边,用自己的美貌和甜言蜜语引诱他,很快天公便陷入了情网之中。
这时在狂风和闪电之间诞生了一个火与干旱之神腊訇,他不喜欢凉爽与湿润,于是造出了一个假太阳钉在天空,让地面一天到晚只有白昼。在假太阳的灼烤之下,天空像是一个蒸茏一样,水塘里的水渐渐干涸了,原本嫩绿的树叶也枯萎了,世界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无奈之下,遮米麻派小猫到南方去请天公回来,而盐神桑姑尼也跟着天公一起回到了这里,并将食盐带到了中国。 copyright dedecms
面对被腊訇搞乱的天地,天公遮帕麻怒不可遏,一连与他三次斗法最终用魔法战胜了腊訇,胜终之后天公将腊訇毒死并碎尸万段,然后又用黄粟树做成了一张千斤弓射落假太阳。整顿了天地之后,天公派出了六十名神兵护佑人类安宁,其中三十名镇守山头,另外三十名管理村寨。
在节日的前夕,阿昌族的各各村寨都会用竹子搭起窝罗台,在台坊的中间立起两块牌坊分别代表遮帕麻和遮米麻。牌坊的上方绘制着精美的日月星辰,下方绘有阿昌族男女彩像。在牌坊顶端还要耸立起一把巨大的木制弓箭,这个自然是为了纪念天公射落假太阳的神弓。“窝罗节”的祭祀仪式会由德高望重的“活袍”来主持,仪式的开始会由他高唱民族的神话史诗,纪念两位始祖。然后人们会跟着“活袍”在神台周围吟唱窝罗调大跳窝罗舞,这种舞蹈是以日月等自然景观为造型的舞蹈。人们载歌载舞直到第二天东方发白。
介绍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节日知识 阿昌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