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有什么习俗

培章 1172分享

  惊蛰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那么古时候惊蛰都有些什么民俗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惊蛰民俗吧。

  惊蛰介绍

  古时全椒每逢惊蛰日,农人们或者在堂屋贴上雷公的画像,焚香上供,磕头祷告;或者带上香表供品,去神棚或者寺庙烧香叩拜。在没有任何水利设施,庄稼完全“靠天收”的年代里,供奉雷公其实是老百姓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一种期待,除此之外他们也别无他法。惊蛰日这天,农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热火朝天打铜器,震耳欲聋的擂鼓声与轰隆隆的雷声颇有几分相似,故而这些乡间的娱乐活动也被农人们视作是祭拜雷公。

  古时全椒惊蛰节气另一个习俗是吃梨。一说此时正是害虫复苏之日,吃梨寓意与害虫分离,庄稼不生虫害,五谷丰登;另外一说此时春寒料峭,气温多变,吃梨寓意让疾病远离,一家人健康幸福。

  惊蛰这天除了吃梨,古时在全椒民间,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到了惊蛰节气,天气转暖,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气温仍较低,乍暖还寒,仍需保暖。可遵循上薄下厚的着衣原则,注意背部,腰部,腿部和双脚的保暖。在饮食上应少吃酸,多吃甜味,多吃一些键脾养肝的食品,如韭菜,百合,山药,藕,萝卜等。在起居上,宜劳逸结合,顺应时节,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渐增加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抵御季节交替时易出现的各种疾病。

  在描写惊蛰的古诗中,陶渊明的《拟古·其三》最被推崇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仲春二月,逢上了及时雨。第一声春雷,亦从东方响起——春天又从东方回来了。众类冬眠之蛰虫,暗中皆被春雷惊醒;沾了春雨的草木,枝枝叶叶纵横舒展。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一双刚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我的屋里。 “先巢”、“旧居”,皆指旧有之燕巢。梁上旧巢依然还在,这双燕子一下子便寻到了旧巢,飞了进去,住了下来。原来,这双燕子是诗人家的老朋友呢。自从去年分别以来,门庭是一天天荒芜了,但是心仍然是坚定不移,但不知您的心情究竟如何?“我心固匪石”之句,实托喻了诗人坚贞不渝之品节。倘若燕子有知,定作如此答语:纵然君家门庭荒芜,可是我心亦依然不改,只认取旧家故巢而已。不然,又怎会飞回君家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韦应物(唐)的《观田家》诗中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诗人能够这样自责,体恤农人,为农人鼓与呼,确实是难得的。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惊蛰,它淌过秦汉的风烟,穿越唐宋的明月,飞渡明清的篱笆,辗转到今生的渡口。惊蛰,这个二十四节气里最生动而又传神的名字,是历史深沉皱纹里的清新记忆,又是收藏在春天故事里的动人情节,它遗留着时光温润的痕迹,也流泻着岁月遥远的讯息。华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历经了无数的变迁,惟有二十四节气随着大自然的流转依旧亘古不改。

    热门标签

    716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