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时候为什么吃重阳糕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当天的主要活动有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等。在重阳节当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下面不妨来了解看看吧!
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重阳花糕的起源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吃重阳糕的由来
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随意、简易。(算命www.bmfsm.com)
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据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重阳糕的做法
材料:糯米粉8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800克、红绿丝100克、食用油25克。
做法:将赤豆煮熟,去皮,加入白糖和食用油,加工成豆沙备用;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拌匀,加少许水,拌成湿粉。锅上放蒸笼,笼内铺上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 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旺火沸水蒸,待气体透出面粉时,洒上红绿果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关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即可食用。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除了吃重阳糕外,还有登高、赏菊、插茱萸、佩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你可以试试。
重阳节有哪些忌讳
重阳节禁忌:登高原是避凶气不能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登高,这里面其实有着与现今说法完全迥异的含义。古时传说这是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古时人们对奇数有一定的禁忌。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的大年初一、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五的端午节、七月七的乞巧节、九月九的重阳节,月数日数奇奇相逢。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这是因为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这个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见,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而保留了形式意义,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所以,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算命www.bmfsm.com)
重阳节其它禁忌
有的地方在九月重阳节之时,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的说法。还有一些地方有重阳节忌同床的说法,即夫妻不能同床,要分床睡。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是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目前还没有定论。
总结:综上内容所述得出,我国的重阳节的节日里很多人不了解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禁忌,重阳节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不能说“节日快乐”。还有就是重阳节的时候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的说法。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