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今年腊八节在几月几号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中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也就是俗称“腊八节”。那么,农历的腊八节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起来看看。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今年阳历的1月13日。
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八节的故事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老年人喝腊八粥因人而异
老年消化不良者多粳米少放豆
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温中和胃、除烦止渴等功用,适于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因为豆类不易消化,因此消化不良者食用腊八粥可以少放黄豆、黑豆等。中医师提醒,豆类等养生食材在煮粥之前要充分浸泡,煮后就会更容易消化。
老年糖尿病者少糯米多燕麦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担忧吃腊八粥后血糖会升高。中医师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制作腊八粥时不要加入过多的糯米和白米,可以添加一些燕麦和荞麦。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缓解血糖迅速上升。燕麦所含的可溶性纤维还可以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有助于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而荞麦中则含有铬,可补充微量元素。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所要食用的粥中最好不要放大枣、柿饼等含糖量较高的原料。最重要的原则是淀粉摄入总量仍需严格控制,适量食用。
老年心脑血管病者多加薏米与黄豆
薏米有健脾渗湿利水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黄豆中不含胆固醇,但富含蛋白质,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食用不会加重身体负担。薏米和黄豆这样的组合既满足了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时令习惯,又不至于增加饮食风险。
老年血脂异常者多荞麦少花生
血脂较高的老年人群应尽量少放含脂肪高的花生,可以多放胆固醇含量少的荞麦米、燕麦米、枸杞子等。荞麦米和燕麦米既可以丰富营养,又富含纤维素,可以增进人体代谢;枸杞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疗佳品。
腊八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