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传统习俗活动及养生要点

华燕1164分享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处暑传统习俗活动及养生要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处暑养生要点

处暑时节要防 “秋燥”与“秋乏”

处暑后,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处暑的“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候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极易感冒。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人们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穿着提示:

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提示: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处暑节气中,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容易产生亏虚的情形,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老人家在这时候更要坚持有午睡的好习惯。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在子时、午时入睡。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候人体阴阳盛极而衰,致使气血产生失衡现象,所以必须静卧以对。

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

3.室内提示: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

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

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6.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处暑的习俗活动

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传统习俗活动及养生要点相关文章:

处暑的习俗有哪些

处暑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2021处暑节气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立夏要如何养生才好

2020年三伏天饮食搭配和饮食习俗

处暑节气的习俗和来历有哪些

处暑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2021北京处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处暑节气的来历和习俗

处暑节气温馨祝福语80句

    14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