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的传统活动及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时节的传统活动及由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秋的传统习俗活动
1、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3、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了。
4、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5、立秋节
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6、秋社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社日节现在民间一般举办春社,南方沿海地区仍沿祭社(土地神)习俗,每到社日节时,普遍奉祀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7、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8、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9、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立秋节气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现实中,秋季开始的划分有几种: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四立中的立秋为秋季的开始;在天文学上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把“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在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故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的开始;在日平均气温上,把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日期。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华北(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来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时,己经快到元旦了。
立秋节气的诗词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流火”指农历七月,暑气仍盛,天气炎热。“商飙”指秋风,悄然吹入人间。节候等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作为秋季开始的节气,实则是处在暑与凉的过渡之中。暑气,极盛而衰之时;秋凉,待发而未盛之时。稍留心观察万物随节候的变化,再细一思忖,便觉意味无尽。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一阵热闹的小乌鸦啼叫之后,群鸦散去,只留空空的玉屏风——未写秋景而已有秋日悲凉寂寥之意。丝丝秋风吹入,如有人打扇一般。睡醒后,见台阶上落了满地的梧桐叶,映着明朗的月光。便知秋天真的到了,所谓“一叶知秋”,大致如此。
立秋
宋·王镃
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打井水归来后,发现头上落满了秋叶,仿佛是秋日给予的俏皮装扮。全诗一无悲意,充满了生活趣味。
立秋
明·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勾勒一副初秋生活小景:秋风秋雨携手而来,一夜前后就感到了秋意。宝鸭,即香炉,香炉烧尽已冷却,侍者为我添新的香料。未言哀情,然仍能感受到淡淡的哀伤。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席子上的荻草竹条十分清凉,坐于其上,轻摇蒲扇。与好友分别后,又听到寒蝉鸣叫。立秋之日,凉风乍起,在清闲的环境中不觉得幽情。移灯时看见栖息的鹤,隔着竹林听到笙乐。在此夜,喝几杯茶,吟成几句秋日之诗。我思念的那位好友在遥远的长洲城。
秋夜之景清幽有意趣,然不免凉意,不禁使人怀念故友,心蒙一层挂怀与忧伤。
秋夜雨
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
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
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
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
且唱饮、刘郎一阕。
不嫌天上的云遮蔽了月亮,此时有雨就更好了!雷雨之中,炎热之气就会被卷走。立秋已到,很快就会吹凉爽的西风,悲秋伤心之语就别再说了。且饮酒作乐,听一支曲子。
诗人享受秋之凉爽,企盼秋雨的到来。全无悲秋的戚戚之情,全是直言直语,率真可爱。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立秋时节,万物开始走向萧条。莲花开得正盛,却显露出凋谢之态,柳叶也渐渐稀疏。秋日的天空上云层渐稀薄,夏雨渐少而多习习清风。凉风悄然袭入珠帘之内。时而摇摇扇子,暑气比盛夏时易除;青草沉静,燕子在天空自由地飞;河水澄澈,鱼儿不时地探出头来。
立秋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梧桐叶落,稻田丰收,三伏未出,寒蝉献唱。寥寥几笔,勾勒初秋景致。
立秋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炎热的三伏天令人心情烦躁生愁,在暑气中,心思难定,有漂泊不定之茫然感;又思及人生大半光阴流逝。幸而秋节将至,秋风解暑气,令人心神清爽,驱散忧愁。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初入秋日,莲花在微凉天气中更有风情。诗思暂时受阻,不过梧桐夜雨,此情此景已含无尽诗意于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