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的由来及含义
处暑是24节气之一,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走向结束,晴天增多,秋高气爽。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处暑时节的由来及含义,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暑的来历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2014年的处暑是8月23日12点46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有什么忌讳
1、穿衣方面
处暑期间,虽天会渐凉,但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是烈日当空照,早晚的气温温差明显,不可穿衣太多暴露,在晚上时应注意适当添衣。“春捂秋冻”的说法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建议大家谨防感冒,注意及时添减衣服,保持身体体温的平衡稳定。
2、生活起居方面
(1)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在日常的运动锻炼中不宜过度训练,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选择较为轻松的运动为,保养体内的阴气是首要任务呢!
(2)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季节的交替节点上,正是病毒性流行型感冒的多发阶段,所以在家宜多开窗换气,不可长期紧闭窗门,勤洗家中的衣物、被单等常规用品,保持家庭卫生环境的整洁干净,避免去往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季节的变换交替也暗示着人体内阴阳气息的交换,切记不可过度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困秋乏夏打盹,昏昏欲睡的日子是常有的,作息起居方面宜稍微午休一下,日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时间。
(4)秋天乃多事之秋,处暑带来的阴雨天气虽有些许降雨,但天气多呈闷热干燥之态,多湿热,此时气候的交替变换易引起敏感皮肤的干燥脱皮,口干舌燥等症状都属于常态。所以忌长期呆在干燥环境,应多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清凉茶、豆浆等饮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在皮肤护理方面,可多涂抹保湿水和润肤乳等一系列补水用品,多吃蔬菜水果,皮肤状态的水润有助于个人精神气的提升。
3、饮食方面
处暑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忌暴饮暴食,忌喝太多冷饮。阴雨天加之暑气未退,这中闷热中略带湿气的湿热是令人烦躁的。要注意防暑祛湿,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温、软、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可适当进食清热安神、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仁米、红小豆、莲子、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等。
处暑时节的由来及含义相关文章:
★ 处暑节气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