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来历和传统食物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冬节气的来历和传统食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立冬节气的由来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
1、北方立冬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2、南方立冬爱吃肉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养生
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能为主,提高人体抵抗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食物,防冷御寒,增强身体免疫力。如:牛羊肉、鸡蛋、鱼类、核桃、牛奶等,蔬菜水果如梨、萝卜、大白菜、柑橘等,切忌食用辛辣、油腻和寒湿类的食物。
起居养生
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量,规避严寒,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晚起可养人体阴气,躲避严寒。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易消耗人体阳气,引发疾病。所以,要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此外,穿衣要适度,不要过少过薄或过多过厚。
运动养生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运动养生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进行打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运动要适当,不要过度或大汗淋漓,使人体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情志养生
立冬调养主要是“藏”,要保持精神安静,状态良好,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易怒、抑郁等;其次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健身操等文体活动。
暖脚养生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可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所以,健身先健脚,每晚睡前用热水(40℃左右)泡脚30分钟,有助于睡眠,消除疲劳,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热水泡脚,以免诱发原有疾病。
立冬的由来
1、立冬意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2、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立冬节气的来历和传统食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