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习俗及来历

金凤1160分享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到冬天的过度,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霜降节气的习俗及来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霜降节气的习俗及来历

霜降节气的习俗

赏枫

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牧羊

我国牧羊的风气,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内蒙古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无不广为饲养。

羊奶、羊肉和羊毛,都可供食用或使用。品种好的奶羊,产乳量很大,堪称为贫民的乳牛。国内如山西长子等地,牧羊人一般在秋天杀羊赛神,预祝来年羊群扩大,并将祭品分发给族人。贫困无羊的,可蒸面糕,将其做成羊的形状代替。

斗鹌鹑

鹌鹑是生活在田地、沼泽中的小鸟,雄鸟足高,雌鸟足低,喜欢在田地间或芦苇丛中活动,晚上成群飞出,白天则伏于草丛,在山东最为多见。鹌鹑性喜近人,特别好斗,决斗时抬脚张其,人们多喜蓄养。

饲喂小米的鹌鹑,如果决斗失败了还可以再来;而喂给糜子的鹌鹑,只能决斗一次,如果失败了,就再不愿相斗。

养鹌鹑的方法是,每天喂给小米,如果想让其善斗,应常将其放在手上,拉着它的两脚使之行走。预备一个小布袋,袋口像荷包,但底是平的,有线可以收放,将鹌鹑放入袋里,时刻都将它带在身旁,绝没有鹌鹑跳跃出来或者憋闷而死的弊端。鹌鹑养熟之后,即使任由它自由行走,也不会飞去。鹌鹑生性怕冷,天气寒冷时应妥善照料,否则容易冻死。

霜降后斗鹌鹑,在南北方都很盛行。《北京岁华记》中说北方的人在霜降后斗鹌鹑,人将鹌鹑笼在袖中,如同捧着珍宝。南方大多在晚上斗鹌鹑,决胜负。考究的人用彩绪做平底袋,以皮手套将鹌鹑把在袖中,以此作为消遣。清代的蔡铁翁有诗道:“辛苦霜天斗瘦鹤。”

行狩猎

狩猎又叫镜猎,如果仅为娱乐,叫作游猎;如果以打猎为生.则叫作职猎。古代利用田猎活动,来练习骑射.所谓的“搜苗称狩”,都是指借围猎的机会操练检阅,练习武艺。汉代法律中对于捕杀豺虎还有奖励。

北方人射猎,打不同的猎物各有一定的季节,大多在二三月放海东青(古人北方游牧民族崇拜、驯养的猎鹰)打大雁,四五月打糜鹿,八、九月打虎豹之类,这样直到年终。

霜降的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霜降吃什么食物

1、秋梨

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人们可以适当的吃秋梨,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食物。梨味甘性凉、微酸,常吃能够起到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可以说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还能软化血管。

在平时人们适当的吃一点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的功效;人们还可以将梨煎水或加蜜熬膏,食用之后能够起到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如果将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能够缓解咳嗽等症状。

梨含果酸多,所以说不适合与碱性药同用,像是氨茶碱、小苏打等。所以说止咳化痰者,在平时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梨还不能够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主要是因为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

2、苹果

霜降前后苹果大量上市,这时吃苹果养生。苹果中的有机酸和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松软,便于排泄,因此食用苹果能促进通便,治疗大便干燥。宜将苹果烤熟了吃。苹果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苹果酸,能促使积存于人体内的脂肪分解,经常食用苹果可以防止肥胖。脂肪过多者,需要吃一些酸苹果。

吃苹果别啃苹果核。苹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氢氰酸。氢氰酸大量沉积在身体,会导致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但也不必过分担心,苹果中的氢氰酸主要存在于果核,果肉里并没有。需要提醒的是:吃苹果时习惯啃到果核,虽不会马上导致中毒,但长期这样吃,的确对健康不利。

3、鸭肉

鸭肉是霜降时节必吃的食物之一。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季的过度消耗,且其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

鸭肉的做法很多,煮食,煎汤或烧菜都可以,但是烟熏或煎炸的鸭肉不宜常吃,因为这种烹调方式容易产生苯并芘物质,可致癌。另外因鸭肉性偏寒,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鸭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4、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另外柿子性寒,若患有胃部寒凉者,不宜食用。

5、山药

山药,又名淮山,是营养丰富的常见食材,具有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和降血糖等养生作用,有“神仙之食”的美名。从养生方面讲,秋冬季人体容易气血两虚,正是食用滋补山药的佳时节,另外山药在健脾益胃、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方面有极佳的效果。

山药的种类不少,比较有名的有铁棍山药和淮山药。铁棍山药主要产于河南、山东一带,与普通山药相比,毛须多、色白、水分少、粘度大,体质坚重,入水久煮不散。淮山药又名水山药,主要产自江苏、安徽等地,它的茎通常带紫红色。细毛山药根呈圆柱形,皮薄,表面有细毛,黄色;有黄褐色斑痣;肉质细白。另外还有麻山药、灵芝山药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大和长芋山药。

6、蜂蜜

自古以来蜂蜜就是一种纯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多种酶类、有机酸、芳香物质、挥发油、色素等。《本草纲目》中说:“蜂蜜甘平无毒,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合百药。久服强智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益寿……”蜂蜜是养肺、益气的好东西。

1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合食用蜂蜜,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感冒咳嗽的孩子也不适宜食用蜂蜜。

7、萝卜

俗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的功能。幼儿感冒时出现喉干咽痛、反复咳嗽、有痰难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吃点爽脆可口、鲜嫩的萝卜,不仅开胃、助消化,还能滋养咽喉,化痰顺气,有效预防感冒。

萝卜能竖着剖开,这样,萝卜的头、腰、尾都均衡。俗话说:“萝卜头辣,腚燥,腰正好。”这是因为萝卜各部分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所致。


霜降节气的习俗及来历相关文章:

霜降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习俗及来历

霜降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霜降

霜降的温度是多少

    19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