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民俗活动及禁忌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民俗活动及禁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节的民俗活动
1、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2、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3、腊八粥
腊八粥营养价值丰富,暖胃驱寒,所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是必须的。
4、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5、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节有什么禁忌
1、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中,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2、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
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3、吃腊八粥不过午
每年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1、祈福
我国古代的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
古时干物称腊。到年终十二月祭神时,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变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来供品由原来的各种干物,逐渐演变成腊八粥。
2、行善积德
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
而对施舍者来说,也是一种功德。
3、联络感情
祭祀完后,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之间,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兴地道谢。
也许这家的腊八粥中多得是豆类,也许那家的腊八粥中多的是谷类,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尝腊八粥的过程中,一起分享收获后的喜悦,加深亲友间的感情。
4、古代表皇恩浩荡
旧时,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宫女、百姓,还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侣食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分给更多的人。
相传,雍和宫的腊八粥香飘数里,周围的人们都会闻香而来。
5、积福惜福
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将这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说吃了可以增福增寿。后来,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称之为福寿粥。
腊八节的“9大习俗”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的初八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古时腊八节是祭祀先祖和神灵,为来年祈运纳福的传统节日。而腊八节最众所周知的传统食物就是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多种多样,五花八门,食材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来调,包括大米、小米、红枣、桂圆、红豆、绿豆、核桃…合聚万物之意。一碗黏糊糊热乎乎的腊八粥喝下去,不仅口感丰富,营养美味,还期盼着来年有个好兆头。
腊月十五:拜玉皇、吃饺子、祈平安
腊月十五的这一天,新年前的最后一个月已经过半了。在腊月十五这天,每个家庭的都忙乎着剁馅,和面,包饺子,还要请一个有学问的老者用毛笔撰写一份"平安文书",供上饺子,把“平安文书”和纸钱一块焚烧,祈求玉帝祈祷平安。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小年,小年一到,离过年就不远了,很多地方有着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相传过去每家每户的灶神,是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给玉皇禀奏,以降祸福。所以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供上糖瓜,希望它吃过甜食,上了天庭只说好话,也就达成了“上天言好事,下界护平安”的美好愿景。
家家户户都吃的糖瓜这种糖瓜儿就是用饴糖(麦芽糖)做成瓜形,扁圆的,也称“关东糖”“麻糖”“ 灶糖”,吃起来甘甜可口,而且特别的粘牙,别有一番风味,放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一个甜甜的糖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掸尘拂垢、洗锅刷碗,拆洗被褥窗帘,寓意着将一年的“穷运”“霉运”统统扫出门,也被喻为是辞旧迎新,祈求新年幸福安康,好运来临。而且干净的居家环境也可以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所以大扫除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腊月二十五:接玉帝,磨豆腐
民间素有“磨豆腐,吃豆腐”的习俗。据传说,玉帝于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人们便用吃豆腐来表达自己的清白,瞒过玉帝的惩罚,同时希望来年玉帝能够多赐一些福气。此外,还因为“腐”与“福”的发音相似,在这天吃了豆腐就能获得幸福,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所以即使现在不做豆腐了,但过年也要准备一些豆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俗话说“二十六,割年肉”,说的是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开始准备过年的肉食,置办年货了。古代农耕社会物资并不富裕,肉就是“富裕”的象征,有钱人家,会杀许多的猪、牛、羊,家里条件不好的人,没有猪杀,就集市上割一块过年吃的肉,故此称作 “割年肉”。而杀好的猪肉最常做的菜肴就是红烧肉,寓意来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富足安康!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这天,家家户户会宰鸡、鸭、鹅等自家的家禽。鸡是团年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在老辈人的眼中,“鸡”同“吉”谐音,过年吃鸡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宰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而是要等到过年的时候吃。除了宰杀家禽,还要赶集采购年货,如对联、福字和糖果、干果等食品,还有过年常用的香烛、烧纸等祭祀用品,以便在春节的前后,能够安心的过节。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贴窗花
民谚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制作各种面食,把面发好,这是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发面,寓意“发财”,用锅蒸起来,也寓意来年更加蒸蒸日上。同时这天还要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把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年味满满。
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
民间也把腊月二十九称为“小除夕”,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馒头、打酒。而且人们会在腊月二十九这天请祖上供,请祖用的祭品有鸡有鸭,有猪有羊,各不相同。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很重视孝道,年节祭祀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方式,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表达了作为子女的一份孝心。
今年的腊月是小月,只有29天,那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没有“年三十”,除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家团圆吃年夜饭。还有包饺子,放爆竹、守岁等,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腊八节的“5大禁忌”
1、忌搬家动土
腊月偏“寒”,搬来搬去对家不利。而且搬迁为大事,春节前搬家等于是添乱,显得特别的劳累,要花长时间适应,难免会影响心情。
2、忌乱说话
古代称腊月为“祭祀之月”,民间会有多种祭祀活动,尤其在岁末,各路神仙全都降临人间。因此,为了图个好兆头,一些不吉利的话还是少说为好,更不会在这个月里随便咒人、骂人,而是要多说些吉利话,好话。
3、忌吵架
腊月以后尽量不要与人吵架,尤其夫妻之间要以和为贵,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夫妻生气不和睦势必会影响春节气氛,那么一年里都会不顺利。吵架是件影响心情、伤和气的事,为了讨个好兆头,腊月期间还是避免吵架的好。
4、忌借钱
民间自古就有“债不过年”的说法。欠别人的钱财最好也在年前还完。此外,在年末借钱,容易把次年的好运气给借走,会越借越穷,显得不太吉利。因此,在腊月里就不要向人借钱或把钱外借,以免伤了和气。
5、忌除夕夜扫地,往外扔垃圾
在除夕这一天不能打扫,也不能倒垃圾,老一辈人认为,家里的尘土都是财宝,此刻扫地会把一年好运气都扫掉,可能还会破财。如果非扫不可,建议从外往里扫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