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起源及传统美食

金凤1871分享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起源及传统美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的起源及传统美食

除夕的来历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传统美食

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2、年糕

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3、鱼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老北京人的一项习俗。

4、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5、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6、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除夕的庆祝活动

贴春联、挂灯笼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一般都会提早选好一副大红春联,在除夕这一天规规整整的贴于门上,寄予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春联,是记忆里永不褪色的中国红,更是暖到每一个人心里的回家红。

年夜饭、团圆饭

菜中味、酒中趣、茶中情,唯有这些,才不辜负我们千辛万苦过年回家的“味道”,才能配得上那么难抢的火车票,那么曲折的回乡路。

年夜饭最幸福的味道就是团圆,这份幸福的团圆味,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无论我们的脚步走多远,永远是牵绊着我们记忆最深处关于过年的味道。

点爆竹、放烟花

民间流传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不过小编温馨提示,现在山西很多地区是禁止燃爆竹的,所以大家也要合法合理地庆祝节日哦!

压岁钱、送祝福

压岁钱主要目的在于给小孩子驱鬼、辟邪、压惊。所以压岁钱,也就有祝福年年岁岁平平安安之意。亲朋好友礼尚往来之间,便送出了一份份美好的祝福。

虽然每年在变的是我们的年龄,家人的年龄,而永远不变的是我们依然是他们眼里孩子,只要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就还可以任性的去享受他们的宠溺和关爱。

排排坐、看春晚

除夕夜看春晚,早已成为中国春节这三十余年来不可缺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社会情感了。每个人不管对春晚有什么看法或不满,但只要想起它的某个节目或某首歌曲,一定会跟随着他们回到那一年的春晚现场。

春晚是一面镜子,在它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无数个零点。零点过后,我们都长大了一岁,三十余年,春晚在变,我们也在变,然而不变的,是我们每一个除夕夜对新一年的美好的希翼。


除夕的起源及传统美食相关文章:

2022除夕的来历和传统美食

2022除夕的来历和传统食物

2022年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2022除夕的传统食物及来历

2022除夕的传统美食及来历

2022除夕的来历及养生食物

2022除夕的习俗及传统食物

2022除夕的习俗和传统美食

2022除夕的来历和养生食物

    25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