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的来历及习俗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惊蛰的来历及习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惊蛰节气的由来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也被称为二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二月的节日,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惊蛰就出现在正月。
古人云,蛰者,藏也。寒冷的冬天,昆虫、小动物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称之为“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描述惊蛰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大地回暖,春雷乍动,万物重生,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古人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的意思是桃花开始盛开,“仓庚鸣”的意思是黄鹂开始鸣叫,“鹰化为鸠”的意思是鹰变成了鸠。
当然,动物之间是不会相互变化的,鹰也不会变成鸠,古人只是看不到鹰了,发现鸠逐渐多起来,就误认为是“鹰化为鸠”。
在古代,人们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认识的误导,于是将这一天称之为“启蛰”。
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为了避皇帝名讳,才将“启蛰”改为“惊蛰”。后来虽然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响亮生动,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惊蛰有哪些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
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咒雀
惊蛰咒雀,目的是在这一天咒过鸟雀,直至谷物成熟时,鸟雀都不敢来啄食谷物。虽然 属于无稽之谈,但也是农家爱惜米谷的表现。云南宜威,惊蛰时儿童咒雀,一定要把自己家 所有的田埂走遍,才可以回家。有咒雀词道:“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着我 的谷子烂嘴壳。”
撒石灰
时值惊蛰,民间多有驱虫之举,江西南昌在这天炒豆,名曰炒虫;b#溪一带将石灰撤在厅 柱础石旁,据说不生虫蚁。广东大浦家家都将黄豆或麦子反复春炒,以驱除虫蚁。湖北天门 一带,儿童敲打征鼓木梆,歌唱游行,称为赶虾蟆;湖北恩施则用石灰撒地,画出弓箭形状, 称之为射虫。江苏堆宁这一天炒栗子,称为爆虫;常熟一带的居民在白纸条上用红笔写“二月 二,诸虫蚂蚁直人地”字样,贴在桌脚床脚,以驱虫蚁;镇江等地用守岁剩下的蜡烛照虫;松江 则有烧蛇王香的做法。 我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每年有六个月以上温度超过十七摄氏度,冬季也常在三 摄氏度以上,气候温暖,雨量较多。各季节的空气也异常潮湿,最宜于各种寄生虫的繁殖。 其中最足以称为祸患的,如疟蚊、虱子、跳蚤、钩虫、血丝虫等等。南方人体质远比北方人 差,这也是一大原因。所以防除害虫,华南比华北更为重要紧迫。福建有谚语道:“惊蛰不 杀虫,寒到五月穷。” 石灰性辛温,略有毒,能吸收湿气,使物体干燥、坚实而不腐败,这是它的特点。在医 学上,主治恶疮、癫痛等,和盐一起用,还能愈合创口,凝固血液,有止血的功效。把石灰 贮藏在瓦瓮里,收藏食物,可以避免潮湿、腐烂及生虫子。
撒蜃炭
蜃是水中蛤类的总称,各种蚌类和牡砺都属于蜃类。将蜃壳烧成灰,称之为蜃炭,能除 虫防湿,其功用和石灰相同。 自古时起,人们就用蜃炭预防疾病及保护棺撑等。据《周礼·秋官》记载:“赤发氏掌除 墙屋。以屋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狸虫就是跳蚤、虱子之类的东西, 都是传染疾病的媒介,故而需用蜃炭和水洒遍房屋的每个角落以灭虱蚤。《礼记·植弓》中 载:“有虞氏瓦棺,始不用薪,夏后氏塑,周殷人棺撑,周以蜃炭。”另有《周礼》载: “掌度,掌敛互物z物,以供间扩之用。”郑玄注日:“互物者,蚌蛤之属。间,塞也。扩, 穿中也。将葬,先塞屋灰以御湿,使棺木不朽。” 周代石灰还没有出现,所以蜃炭很是被人珍视,只有贵族和富豪之家才能使用。《左传· 成公二年》中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注曰:“烧蛤类为炭以瘗葬。”把蛤 烧成灰用来填塞棺掉,在当时是诸侯们使用的一种方法,属厚葬。蜃炭价值之贵重由此可 知。而如今凡是近海及临近江河的地区,产蛤量多的,都可大量利用蜃炭以除温驱虫。
煎香油饼
香油就是芝麻油,是用芝麻籽榨取的脂肪油,性甘微寒,是淡黄色或金黄色的油状液 休,暴露在空气中也不易蒸发,主治暗哑,通大小肠,敷治各种恶疮,杀虫,秃发的还可用 它生发,《本草纲目》称芝麻油可解热毒,灭毒虫。用香油煎炸食物,香气四滋,可使灶台 上的虫类绝迹。惊蛰这日各地均有煎食糕饼的风俗。俗称熏虫。
吃韭馅饼
这一天,用韭菜做馅饼,是因为韭菜性辛微酸,含有挥发性油质,能散疲活血,温中下 气,补虚壮阳,在肠内起消毒作用。韭菜汁外用可除各种蛇蝎恶虫之毒,如果有虫子爬人耳 内,用韭菜汁灌人就可将虫子赶出。
惊蛰饮食养生多甘少酸是原则
惊蛰后,天气将明显变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自身的新陈代谢,因此,推荐多食一些春笋、芹菜等对肠胃蠕动有很好效果的粗纤维蔬菜。
春笋,因季节而得名。立春后笋就会破土而出,肉质鲜嫩、美味爽口。春笋在菜品中有“百搭”之称,可荤可素。并且春笋还是一种提鲜的食物,可以和任何一种肉类食物一起进行烹饪。
另外,春笋可以根据其各部位的鲜嫩程度进行分档食用,各有各的口感。嫩的笋头可以用水焯一下凉拌,这样不仅鲜嫩爽口,还可以保留住春笋的原味;笋的中部可以切成笋片用来和肉片一起炒制或做配菜食用;而比较老的根部则可以与肉类一起炖制,或者煲汤。
老中医建议:对于特别喜欢吃肉的人,以食用瘦猪肉为好,因为猪肉性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除此之外,鸭血、水萝卜、木耳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都是比较适合在惊蛰时节食用的。
惊蛰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1、忌口舌:传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惊蛰这一天都会开口噬人,甚至阻挠你的前程发展。所以在惊蛰那天,民间都有“祭白虎”的习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来年运势更好。
2、杀虫日:《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日到来,也意味着太阳已经到达黄经345度。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在惊蛰时期,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以及各种霉味。或者拿石灰洒在门槛外,以此来杜绝虫子的骚扰。
3、打小人:每年惊蛰那日,你会看到有些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惊蛰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现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
4、禁婚:根据民间的习俗,惊蛰前后期间,雷公会经常出门行事,常常有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的。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也会办得不顺当。所以说,即使有嫁娶好日子,很多人也不会在这个时间办喜事。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来历及习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