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攻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水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攻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雨水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时节。此时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红枣
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们户外活动也会增加,对热量的需求就会增大。我们都知道,甜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而红枣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韭菜
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因此,保养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韭菜、特别是春天的韭菜,营养价值格外丰富,具有健胃提神、强肾护阳的作用。
春笋
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豆苗
豆苗是清热祛火的“美容菜”。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豆苗的营养价值与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豆苗还含有极多的钙质、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
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具清热作用,春天吃可清热祛火,还助于使皮肤光滑柔软。另外,豆苗还有利于消除水肿。
荠菜
荠菜是药食两用的“护生草”。
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雨水节气养生攻略
饮食:去湿气宜食粥
1、春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2、春时宜食粥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药材后,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祛湿佳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还有美容功效,有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就是从薏米中提取的,不过,与其涂在脸上不如吃到肚里,让它由内到外都滋补。此外,薏苡仁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
3、养生忌寒食
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时,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平时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运动:天人合一宜缓慢
1、早睡早起:
雨水过后,在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2、阳气养肝:
万木吐翠的春天,也是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3、老年人春练注意:
老年人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睡眠:养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晚饭莫过饱,睡前莫喝浓茶及咖啡。讲究睡姿,睡时应‘卧如弓’,以右侧卧位,睡眠方向以头东脚西为宜。要有静谧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
防病:谨防寒湿上身
(1)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2)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3)洗头及时吹干。洗头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不然一则容易感冒,二则容易湿气进入体内。
雨水三候分别是哪三候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候,獭祭鱼
獭,又名为水拘贼或食鱼。祭鱼,即川鱼祭天。雨水时节,冰开始融化,水獭在水里面很容易将冰打破。每到这个时候。水獭都会把自己从水里面捕到的鱼摆放在树木之上,围着自己摆成一圈,而自己就将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像祷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样,在圈里面转上一圈。
二候,鸿雁来
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