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民俗活动及禁忌
推荐文章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民俗活动及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夏至节气的民俗活动
1、夏至日祭神
前言有说到,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而这个习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朝廷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祈祝国泰民安。而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宋朝时期,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2、夏至吃面条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3、互赠折扇脂粉
在古代的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成为制度。而在古代的大辽国,夏至日有妇女互相赠送折扇、粉脂囊,除去身上的汗渍味的风俗。《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的禁忌
祭神祭天
古时候,夏至日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它的隆重程度甚至与端午节不相上下。据说从周代开始,每到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而到了宋代,自夏至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到了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古时不仅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在民间,北方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多求晴,防止涝灾。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方保留在这一天祭天的习俗。
忌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流传的禁忌,《清嘉录》中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意思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要按时起居,不可以口出诳语,不可以骂人,当然也不可以剃头理发,因为会破运。
忌有雷雨
民间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这句话是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在旧时,农家人都祈求夏至不打雷、不下雨。
夏至吃面条的寓意
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在食品中最长的是面条,所以古人选定夏至吃面条,希望把白天吃“短”。夏至民间俗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因此面条就成了古人盛夏的主食,吃到冬至时,白天时间已是最短,于是改吃“最短”的饺子或馄饨,再希望白天变长,久而久之,形成了“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
其实从健康的角度看,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加上小麦里的营养成分较高。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能够在吃出汗的时候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夏至期间天气炎热多雨,人们为了吃热面发汗去湿,吃凉面降沮祛火,也正好趁过夏至节改善生活,补养身体。
夏季饮食,人喜清爽,夏至吃面,适合人体的生理特点,有益于健体养生;同时也适合农时季节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