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起源及禁忌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的起源及禁忌,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七夕节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地是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但是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2012年,乌丙安、叶舒宪等专家共同倡议将七夕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那么,古人为何选择这一天作为节日呢?民俗专家表示,选择七月初七绝非偶然,它源于古人对天象、数字和时间的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当然,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先民们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想象为一位神仙,对人们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并且和人们的自身生活都有关联。”
“七夕”还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王来华介绍说,“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七夕”还体现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王来华介绍说,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预示成双的日子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尽管“七夕节”的习俗在各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们祈求生活幸福快乐。直到今日,“七夕节”仍是我国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但遗憾的是,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广为流传。
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意义深远。我们只知七夕节背后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七夕节的真正起因。古人一直都对天象有着异常崇拜之心,所以为此发明个节日也不足为奇。
七夕节的禁忌
不能想和做恶事
在古人眼里,“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可以说,七夕是超级吉祥的日子。所以,古人也说:“初七日勿想恶事”。在这种双吉的日子里,不要说想坏事了,做坏事更是不行。
不适合男女交配
七夕这天是道德腊,古代的腊日是祭先祖、百神的日子,道教把古代的腊日习俗继承了下来,是日犯者削禄夺纪。所以,这一天不适合男女交配,否则就会削禄夺纪,削去福禄,夺取寿命。
禁忌结婚
七夕在汉代以前民间是一个禁忌的日子。据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一五五简正记“取妻”忌日说,简文的大意说,戊申日,巳酉日牵牛迎娶织女的喜事没有办成。如果在这样的日子娶妇的话,三年丈夫就会离弃妻子。由此可证当时因为牵牛和织女为河汉的阻隔未能成婚的传说而影响到民间的民俗生活,形成一种民间婚嫁的时间禁忌。
不能吃鸟
不可以吃鸟类,包括鸡鸭带翅膀的,这一点禁忌大家也可以猜到,因为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的日子,而鹊就是鸟类,这一天吃带翅膀的鸟类也是非常不吉利的,可能会使自己未来的婚姻不顺等等。
情侣要牵手
在湖边游玩时情侣两人不可不牵手。当然古人认为这一天在河边游玩的男女必须要互相牵手,为的是不像牛郎织女那样永远分离,避免灾难的发生。
七夕的发展
◆唐朝王建有诗“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妃子们每逢七夕在宫中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唐朝的七夕节不仅普及,且极具魅力,影响天下的文人学士纷纷吟咏七夕。
◆宋元时期,七夕乞巧已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门卖乞巧节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辆填塞道路、人流如潮。
◆至今,七夕节又被冠之以“情人节”的名义更加受到青年男女的欢迎。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的起源及禁忌相关文章:
★ 七夕节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