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介绍
冬至标志着太阳的诞生和太阳重返新的周期。 因此,冬至在中国传统民间被视为吉祥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介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冬至的由来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的由来传说有很多种,传说最多也最可信的是,冬至起源于汉代,但发展兴盛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相传至今。汉朝以冬至为“东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东”,这一天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假期,要放假休息。《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很隆重的。而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和皇帝一起庆祝。
冬至养生禁忌
冬至后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养生要调节体内平衡、顺应自然。过了冬至后,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所以饮食方面有四大禁忌需要注意。一忌盲目食狗肉,有些狗身上携带狂犬病毒,食用对人体有害;二忌虚实不分,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三忌慕名进补,例如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里面的鸡油属于饱和脂肪酸,对部分人体有害;四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冬至的习俗
冬至的时候在宁波习俗中有吃番薯汤果,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寓意着以后可以大富大贵。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介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