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为什么要吃糯米饭
跨过冬至的凛冽,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小寒来了。小寒是表示气温变化的节气,这个节气过后,气温渐渐变得寒冷,因此被称作小寒。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寒为什么要吃糯米饭,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寒习俗: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老人说是利于散湿驱寒,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个传统。小大寒季节,正是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加强食补的的大好时机,旧时代穷人家没有更多营养品食用,从小寒、大寒开始经常吃上一碗糯米饭就算是补身体了。小大寒季节,正是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加强食补的的大好时机,从小寒、大寒开始经常吃上一碗糯米饭就算是补身体了。
糯米饭有很多种做法,湖南、广东和港式的做法又各有其精髓。湖南糯米饭很腻,吃一小碗已经饱肚,但广东糯米饭吃两碗还有肚余。港式糯米饭会用上鸡丝、香菇等做主料,再以高汤淋料,增加香味和口感。广式糯米饭,必定要有腊肉、腊肠等经典配料,这两样配料也是整锅糯米饭的灵魂所在。广州在小寒这一天是有吃糯米饭的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小寒、大寒吃糯米饭驱寒是广东民间传统习俗。因为糯米养胃,含糖量又高,吃了之后身体就会感觉暖和。
小寒时节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日渐时尚,大家开始注意日常保健、调理,食疗也已经成了关注健康的人的重要保健方法。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特别注重顺应自然,因此,顺应气候而食就成了食疗的关键。在传统农历中,一年分四季,四季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因此一年就是由七十二候组成。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细致的饮食指导。《365营养饮食手册:七十二候养生食谱》一书根据中医原理和民间偏方,在为读者罗列每日三餐健康食谱的同时,也详细讲解了七十二候的气候特点与人体在不同时间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的状态特点,指导读者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吃得健康,吃出青春和长寿。今日适逢小寒节气,本版特摘编书中相关章节,以飨读者。
小寒,十二月节。冷气积久而为寒,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没寒到极点,故名曰小寒。小寒之后,天气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时节,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北部已进入严寒时期。小寒正值三九前后,是一年之中比较寒冷的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之时,北斗斗柄指向癸,太阳黄经为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前后。
小寒的三候为:始候雁北乡;次候鹊始巢;末候雉始鸲。即小寒之后,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五日后,喜鹊感到阳气动而开始在乔木上筑巢。再过五日后,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雁北乡,乡,向导之意,雁为二阳之候鸟,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鹊始巢,鹊,喜鹊也,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逐可为巢。雉始鸲,雉,阳鸟也,雌雄之同鸣,感于阳而后有声。”
小寒正处在三九隆冬时期,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此时正是心脑血管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痉挛、慢性肾炎、尿毒症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小寒期间要注意防寒保暖、养阳养肾,确保身体健康。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疾病。”小寒尤其要做好食补。
小寒吃糯米饭的好处
1、滋补佳品
糯米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所以一些脾胃气虚、常常腹泻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腰腹坠胀、气短乏力等症状。
2、补气血
因为糯米具有补血和补气的功效,经常食用还可以调理我们的肠胃功能。很多女性朋友经常会出现气色不好的症状,这是身体气血两虚所导致的,我们不妨多吃点糯米煮的粥。
3、健脾胃
糯米是非常温和的食补品,它具有补血、补虚及健脾胃等功效。对于时常感到恶心、食欲低靡、腹泻、气虚乏力的人来讲,可以偶尔食用糯米食物,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缓解尿频症状
糯米的收涩作用明显,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有收涩、止汗等功效。因此,有尿频、经常出虚汗的朋友,可以经常食用糯米,既可防病又能强身。
5、抗癌
糯米不但配药物酿酒,而且可以和果品同酿。如“刺梨糯米酒”,常饮能防心血管疾病,抗癌。
6、缓解多汗症状
很多人明明没有喝很多的水,但还是会出现尿频和多汗的症状,这可能是脾虚的症状。我们平时可以多吃点糯米,因为糯米有收涩的作用,坚持每天吃点糯米,对尿频和多汗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