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节日知识 > 节日活动 > 壮族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壮族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泽慧0分享

广西壮族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从有关部门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3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出炉。今年“壮族三月三”,4月21日至23日放假调休,共3天。那么,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广西壮族三月三有什么活动吧!

壮族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壮族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壮族三月三主要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活动。

祭祀祖先

摆祭坛做法事

在祖神庙里摆祭坛, 供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祀祖神“娅浦”,祭坛四周高挂各村寨送来的幡旗。师公在祭祀前,首先设神坛或灵堂,点燃香烛,仪式开始,主持祭祀的师公身穿法袍,头戴法帽,扎法带,执法器(牙笏和镇坛木),在念咒唱经过程中,边唱边舞,开坛请神。仪式中间,有两童子分别戴红、黑两种木面具,持二环杖(即赶鬼棍)穿插表演双人棍舞,双人绸带舞,接着童子与其他师公共同表演,以祈五谷丰登。最后,全体师公与童子各持乐器(鼓、锣、钹、镲)和法器(杖、牙笏、镇坛木),由主持师公领头以排队一字形(少则8-9人、多则十几人),边打乐器边舞蹈,变化多端,节奏从平缓到急速,从稳步行走到转身跳跃,壮语称之为“踩罡”或叫“踩灯”(有踩十二灯、三十六灯、七十二灯等),每次跳踩罡时, 都以队形显示出“福’“禄”“寿”字图样。

抬祖神“娅浦”巡游

用彩轿拾出“娅浦”,吹奏八音,师公扮“骆垌”(即戴傩面的鸟神和蛇神)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骆垌舞是师公舞的一种,以打击乐为伴奏,表演时常常先歌后舞,舞时不歌,鼓舞相随,行舞定向则以东、西、南、北、中,再就是半蹲勾脚跨腿转体、点步、矮步、蹲揣为主要舞姿,表现祭祀、行军、出征、点兵、打仗、筹粮、存粮、养兵、招魂、驱邪赶鬼、喜庆、安民等内容。表达了骆越后人对骆越古国、对“娅浦”的尊敬和怀念。

放河灯

晚上在廖江里放河灯,河灯从小陆圩一直摆放到罗波圩。

演大戏

由还愿的主家出钱请戏班唱戏,一般连唱三晚,如还愿的主家多时可连唱十晚,唱戏时抬祖神“娅浦”的彩轿“唱戏”。 

对歌择偶

对歌择偶习俗是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壮族婚姻文化的历史缩影。

对歌择偶习俗分为四个阶段:相见对唱“初恋歌”,唱到爱慕时转为“赠礼歌”,之后再唱“别情歌”,分手时唱“约会歌”。

“初恋歌”有六个进程:

1.游歌(又称沿路歌),为引起对方注意而即兴唱的一些与赶歌圩有关的山歌。

2.见面歌(初会歌),一般是互相问候,互通姓名、住地,并互相谦恭赞许。

3.求歌,即请求与对方正式对歌。

4.和歌(又称接歌),被邀请的一方,与“求歌”者唱答。

5.盘歌,即一般的对歌,双方互相盘问唱答,考察对方的聪明才智,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初结情谊。

6.相交歌(又称甜歌),这是男女之间彼此倾心、相互爱慕,为抒发情怀、披露心声而唱的甜蜜之歌,是双方交结情谊的一种标志,有初交歌、深交歌之分。

“赠礼歌"(又称信歌、定情歌、赠物歌),是男女互赠信物,以表示确定关系、结缔姻缘所唱的歌,此时便是定情阶段。恋人在定情之后或会情之时,常以各种“思歌”(念情歌、相思歌)抒发思念的情怀,诉说相思衷肠。

“离别歌”(又称别情歌、相送歌),是对歌将结束时,男女双方难分难舍而对唱的歌,情人唱“别情歌”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约会歌”,是恋人叮嘱,下次歌圩再见面的歌,虽然别情难舍,但有一番叮嘱在心怀,仍是充满着期待的。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广西壮族三月三吃什么

1、广西三月三吃什么—五__糯米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__,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__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__,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__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__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____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五__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__用价值。用来染红颜__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__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颜__用的则是枫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五__糯米饭的由来:

传说一:祭祀特桂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__,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传说二:三圣母与沉香

传说仙女三圣母因思凡下嫁人间,触犯了天条,于是被玉皇大帝关进了地狱,还不给她东西吃。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为了不让母亲饿着,就把饭给母亲送到地狱,哪知每次路过狱门时都让看门鬼给吃光了。

沉香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枫叶汁把糯米浸黑后煮成青精饭,看门鬼从没吃过黑米饭,以为有毒便不敢再吃。从此,沉香的母亲就是依靠这青精饭得以维持生命。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便将三圣母释放了。

传说三:特侬与猴子

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从小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很孝顺母亲,出门干活也背着母亲同去。并且随身带着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

但是,山上的猴子会抢走糯米饭。当特侬想着怎样不让猴子抢走糯米饭时,无意中发现扯着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__。顿时灵机一动,就做出了黑__的糯米饭。

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__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__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__、红__、紫__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__糯米饭。它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风味食品之一。

五__糯米饭的做法

准备材料:糯米适量、红蓝草(红__)适量干、黄花(黄__)适量、紫苋菜(梅红__)适量、糯米原__(白__)适量、黑豆汁(黑__)适量。

做法:

1、将黄花洗净放入已盛有清水的砂锅内煮开提取黄__染汁。

2、将黄__染汁沥渣倒出备用。

3、将红蓝草(紫__)洗净放入已盛有清水的砂锅内煮开提取紫__染汁。

4、将紫__染汁沥渣倒出备用。

5、将红蓝草(红__)洗净放入已盛有清水的砂锅内煮开提取红__染汁,将红__染汁沥渣倒出备用。

6、将洗净的糯米分别倒在各染汁碗内,白__为糯米原__放入清水内泡,放__箱内隔夜泡一晚。[分别泡了紫__(红蓝草)、黄__(干黄花)、红__(红蓝草)、黑__(黑豆汁)、梅红__(紫苋菜汁)、白__(糯米原__)]

7、将糯米里的各染汁水倒出沥干水份待用。

8、依次将染好__的糯米放入已铺有蒸沙布的竹匾内。(竹匾也是在老家顺手带回来的,虽然很老很旧了,但却是很喜欢,以前的老人都会手编的竹编,但现在少见到了。)

9、起锅放入适量清水,将装有糯米的竹匾架在蒸架上,加盖蒸煮至糯米软糯即可。

2、广西三月三吃什么—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__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农历三月初三,在侨乡__门家家户户都有吃“鸡矢藤”饼的习俗。先将其叶子洗净,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部分还会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用鸡矢藤叶做出的饼甘凉可口,别有风味,食后清热解毒。

3、广西三月三吃什么—壮粽

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

壮家粽子起源于宋代,叫“风莫”。它是一种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们便把煮熟的“风莫”从铁锅里捞出来,以备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风莫饭,父母打开风莫,分给全家人。儿女须将风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寿。

壮族三月三的意义

壮族的习俗壮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庄村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视为全村的客人。经常是几家轮流请他们吃饭,有时候五六家吃一顿饭。平时,我们有互相拜访的习惯。比如一户人家杀猪,我们要请村里每户一个人一起吃顿饭。一定要在餐桌上准备酒招待客人,这样会很隆重。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鲁豫的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不要在老人面前跷二郎腿;遇到客人或负重的人,要主动让路。如果遇到老年人负重,要主动帮忙,送到分手。

    6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