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倩仪4359分享

端午节,我们中国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说起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吗?不清楚的赶紧来看看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赛龙舟来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目录

端午节的由来

赛龙舟的来历

端午节粽子的种类及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我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在古代有个叫屈原的诗人,他非常非常的爱国,后来他被坏人冤枉,为了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之心,就跳进汨罗江,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划船去救他,大家一直划到洞庭湖都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用划船这种方式来纪念他,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赛龙舟”。当地的人们也在五月初五这天,给水里扔米团,是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尸体,也慢慢的变成了今天的“吃粽子”。

>>>返回目录

赛龙舟的来历

解释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都广泛流行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船)的节日风俗。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记述过当年赛龙船时热烈场面,其中有“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诗句。竞龙舟的方式因地而异,杂彩纷呈。

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这是最普遍的说法。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老百姓顺江打捞,一直到洞庭湖也未见尸身。此时,正遇瓢泼大雨,湖上渔舟争相回到岸边。渔夫听说岸上百姓想渡船到湖中寻找爱国贤臣,便争先恐后地相帮,这便是龙舟竞渡的起源。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以驱散江中的鱼,免得吃掉屈原的尸体。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就有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其他史籍也多见类似说法。

其他则有纪念越王勾践说。史载,越王勾践为了要报吴王夫差灭国之仇,领导人民借嬉水竞舟之名,而操演水师,暗练水战。又有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说。伍子胥因遭佞臣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尸体被装进皮袋投入钱塘江后,随波逐流而不沉没,当钱塘江口江潮翻腾之时,人们就驾舟逐潮,希望能见到伍子胥显灵。还有纪念东汉时入江寻找父尸被溺死的孝女草娥的说法。还有一说是纪念介子推的。

但以上种种说法,多是以后人为了纪念先人而加以附会的。对龙舟竞渡的起源,以下的的解释则更为科学,更合乎情理。

解释二:据现代学者研究,对端午节和龙舟竞渡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一是认为龙舟竞渡乃为祭祀龙图腾。闻一多先生在《端节考》中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日。”原始社会的水乡部落人民,为了抵御水患威胁,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便把船建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在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同时表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据考,龙船在西周周穆王时就已经有了。如湖南长沙出土战国楚墓的帛画上,就画有一男子站在龙船上。

二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农历五月五日,在远古民俗中是个恶日。古人在夏季里有许多驱疫的习俗,都是因五月初五这个“恶月”、“恶日”而来,像以角黍(粽子)投江,就是一种巫术的做法。既然端午节不是起源于纪念屈原,那么,赛龙舟也就与此无关。

三是认为赛龙舟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有人以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其理由是,在《荆楚岁时记》中,端午的风俗并无吃粽子,而吃粽子却是在夏至中。隋人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一书中说,竞渡是夏至节的一项娱乐活动。

中国传统习俗节日大都经历了从单纯型向复合型的发展过程。端午系龙的节日,又是恶月的忌日,起源甚早,后世人将纪念屈原等等附会其上,使端午节和龙舟竞渡成为包含多种含义的复合型民俗节日。

>>>返回目录

端午节粽子的种类及习俗

北京派

北京的粽子就是典型的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特点就是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大多数都是糯米粽,红枣、豆沙是比较常见的口味。

西安派

西安的蜂蜜凉粽相传始于唐代。它的吃法是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其口感凉甜芳香、沁人肺腑。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四川派

四川辣棕,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口味独特。四川辣棕要比一般粽子制作步骤稍多一点: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四角粽。

湖南派

湖南汨罗粽子与其他地方的粽子相比有三个特点:正宗的汨罗粽是尖角粽,有点像牛角;汨罗粽要放适量的碱;汨罗粽的粽叶是需要艾叶水泡过的。

广东派

广东粽子是典型的南方粽子:个头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边有个尖角,有点像锥子,用糯米、绿豆、咸蛋黄、花生、五花肉等作为内馅,然后上锅蒸熟即可。

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从医学上说,艾叶和菖蒲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入药。所以,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剑”或艾条,也有些人会插在衣服的扣子上。在台州,一到端午,卖艾叶和菖蒲的小贩就会走街串巷叫卖,闻声的人们也会买上一把,做成“避邪剑”挂在家门口,或再造几把剑给小孩子嬉戏用,乐趣颇多。

喝雄黄酒洒雄黄

看过《白蛇传》的人,对法海在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结果白娘子现了原形这一出戏都有所印象。在旧时台州,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很是兴盛。如今,科学已经证明雄黄酒因含有毒性而不能饮用,台州人民就改为在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还有就是在被蚊叮虫咬时,涂些雄黄酒来消解肿痛。台州的老年人还有这样一个习惯,到店里买来雄黄和白酒,调匀后在房前屋后用菖蒲沾着雄黄酒洒个遍,以求平安和福气。

端午时,台州人还会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踝或颈间系上五色丝线,谓之长命线,用以避邪。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台等地的农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说法。在台州,早时还有佩香囊的习俗,香囊内装上苍术、雄黄等香药,制成荷包香袋,或用丝线织成小巧的网袋,装一颗樟脑丸挂在蚊帐上,取其驱虫避邪之意。还有就是,端午女儿要回娘家,女婿要准备好“五黄”送给丈母娘,这五黄包括:黄鱼、黄鳝、咸鸭蛋、黄瓜和雄黄酒。

端午包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当然是少不了的。现在超市里卖的粽子品种多,甜的咸的,荤素搭配,口味丰富,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很应景,粽香情味浓。

当然也有很多人吃的自家包的粽子。买来糯米、蜜枣、红豇豆、猪肉、咸蛋黄和包粽子的大竹叶——竹箬等。用水将糯米浸湿竹箬洗净,拿起一二片竹箬把它卷成漏斗状,将糯米放入卷好的竹箬里,再把猪肉或蜜枣放在糯米的中间,然后将竹箬把糯米包住折叠成四角三棱形,最后用撕成细条的棕榈树叶当做线将米粽捆扎。

粽子包好后,就把粽子放进锅里蒸煮,整个厨房就弥漫起淡淡的竹箬香味伴着粽子的清香,那四溢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

家家食麦饼

温岭人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食麦饼筒。将摘来的新鲜地莓,麦粉,糯米粉合上温水按比例揉成一团,取小块用擀面杖压成薄饼状,再放到生温火的盘子上烙熟。

做好麦饼以后,取已烧好的馅(有荤的,有素的,猪肉、炒面、洋葱、绿豆芽、炒蛋、茭白、萝卜、墨鱼、弹涂鱼等)放在中间卷起来,就成“麦饼筒”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麦饼,感受着和乐融融的气氛。

悬挂菖蒲剑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时,温岭很多家里都会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剑”或艾条,也有些人会插在衣服的扣子上,用以驱瘴、辟邪。或再造几把剑给小孩子嬉戏用,乐趣颇多。

佩戴香袋

小孩子佩带香囊也是端午的一种传统习俗,说是求吉祈福、避邪驱瘟,实是防止蚊子和虫子叮咬。香囊是将樟脑或朱砂、雄黄、香药等放在内,外包彩色丝绸,再以五色丝线绣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香包,那香囊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吃五黄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这五黄包括:黄鱼、黄鳝、咸鸭蛋、黄瓜和雄黄酒,称为“吃五黄”。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采草药

说是端午采的草药最凉,采上大把的夏枯草、艾草及消清根等草药。具有消暑行气、清火明 目、温血、祛湿、除浊、净化空气等功效。

如今端午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逝了,如采草药、佩香囊等已成过去,挂菖蒲剑、喝雄黄酒也不多见。但吃粽子、麦饼筒等习俗仍然流行 。

>>>返回目录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来历和卫生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2021

端午节的习俗

2021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的节日来历和习俗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7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