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端午节吃粽子的特点及含义
2021端午节吃粽子的特点_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时光悄悄,又是一年端午节。端午小长假,你们在家都干啥了?端午节的英文通常为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一直以来都被另称为龙舟节,因为在端午节的当天各地会有赛龙舟的习俗。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特点及含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不同时代的端午节粽子有何特点
在金朝,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物。此时,除了糯米,粽子的原料也加入了益智仁,煮好的粽子叫“益智粽子”。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子,米饭中掺有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等,品种增多,粽子也作为交流的礼物。
在唐代,粽子用的米是“白如玉”,形状呈圆锥形和菱形。在日本祭品中,有“唐粽子”的记载。宋代有“粽子”,即把水果放在粽子里。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装材料由野生稻叶改为印支叶,随后出现了芦苇叶包粽,添加各种馅包括豆沙、猪肉、松仁、大枣、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传承至今的习俗。尽管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新鲜,但是却并没有忘记我们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饮蒲酒、放纸鸢、吃粽子、划龙舟、舞狮子等,其实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与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分不开,端午节吃粽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五千年古国的精神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1、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为什么吃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都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几千年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有很多种传说,下面小编带您看一下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另一种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说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有记载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是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由来,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