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1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喜欢美味的月饼,但我更喜欢那挂在天上的圆月亮。
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拿着月饼,来到楼下的空地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我拿起水果刀,把月饼切成8小块,爸爸先拿起一块动起手来。我看着这块月饼中的蛋黄,多么像天上那一个皎洁的月亮。我抬头望着月亮,那月亮时而躲在云朵后面,时而又站在我们面前,月亮,多么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呀!没一会儿,月亮不再淘气了。月亮,好似又变成了一位魔术师,而天空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月亮一挥手,天上的星星全都在眨眼睛,月亮再一挥手,天上的星星便不眨眼睛了……我如痴如醉地望着月亮,我好似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和航天员叔叔做游戏,玉兔整和天上的卫星聊天;月亮上的灯笼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物品也应有尽有……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虽然中秋节已我们而去,但我一到那皎洁的月亮,便会想起这美好的回忆。
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2
转眼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吃完晚饭,我们一家来到沙河边赏月。
在桥上,我们看见一轮明亮的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亮的周围有一缕缕轻纱似的云彩,月亮和云彩正好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图案,一会像龙腾虎跃,一会像二龙戏珠,一会像老鹰叼月……
走近树林里,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撒下星星点点的光茫,漂亮极了,我们向前走,看见月亮恰好在两棵树之间,像一线天,再走几步,我们看见月亮不见了,原来它躲在树后面去了,月亮姐姐好害羞哦!继续往前走,月亮变成了弯弯的小船,再多走几步,月亮露出了半边脸,走出林子,月亮又成了一个金色的大玉盘,我仿佛看见了嫦娥、砍桂花树的吴刚和调皮的玉兔。
观赏完月亮,我和爸爸开始背关于月亮的诗,我背的是《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西桥忽见。爸爸背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告别月亮,我回到家,圆圆的月亮让我做了一个圆圆的梦。
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3
今天,是阴历的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每到这天我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我都会觉得非常陶醉。
早上,我看电视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一条新闻。上面说今天的赏月时间是晚上的七点十七分,那时候的月亮是最圆的。晚上,我吃过了晚饭就和妈妈一起骑自行车找一处宽广有没有楼房的地方来观赏明月,最后我们选了未名园做为观赏地。我们远远地望去月亮就像是一颗山楂,被穿在了电视台的尖上,真像一串糖葫芦。我往边上移动了一点,月亮就像是一个飞船好像马上就要碰到电视塔。
今天晚上的月亮非常非常亮,就算未名园的路灯一个也没亮,我们还是可以把周围看得一清二楚,那是因为今天晚上的月亮跟太阳一样明亮照亮了整个公园。看着明亮的月亮就会让我想到苏轼的一首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八月十五这一天真是一年的赏月时间呀!
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4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每到此时,人们都会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期盼着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达了诗人望着天上圆圆月儿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夜晚,我们和舅舅一家人上阳台赏月,我和表妹拿着萤光球和闪光棒,玩得开心极了。
突然,我们看见远处有一个闪亮闪亮的东西,我们还以为是飞机,于是就大声的说:“你们快看哪!天上有飞机。”大人们看了看,爸爸笑着说:“那不是飞机,是人们放的孔明灯,表示对远方亲人祝福的意思。”我和表妹这才恍然大悟。
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手里拿着圆圆的月饼,我想念着去世的老祖母,想念她那慈祥又可爱的面容,我有点伤心,希望老祖母也能在天堂上过快乐的中秋节。望着远处美丽的烟火,听着远处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我觉得过中秋节真快乐!回家的路上,十五的月亮依然高高的挂在天空中,在夜色的衬托下,它是那么宁静,那么明亮。想着圆圆的月儿带着人们的思念与祝福渡过天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洒落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四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清明)之一。
难忘的中秋节初中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