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

文浩0分享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下文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1

秋高气爽直天清气爽,又到重阳街头多了为老人服务的小站,报纸电台开始宣传如何敬老爱老,敬老院,颐养院趁势又多开了几家。

大多数为老人服务的小站都是真诚的,也有一部分是趁机销售一些所谓的治疗仪器。这边刚免费为老人做了简单的身体测量,那边就忙不叠拿出仪器向老人展示,施展浑身解数,巧舌如簧,誓必让老人买下不可。

一些单位在重阳那天,肯定会有行动,名为给老人送爱心,实际为单位赚名气,送些不靠谱的礼物,诸如视力保健仪之类的,老人用得上用不上可管不得了平时就经常有敬老院老人的事情曝光,但是敬老院还是照样要开的,只是换个名字重整旗鼓而已。至于服务质量有没有改进,那就不得而知了。基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小孩的,到我们年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或孩子身处外地或工作关系,或自身原因,无暇照顾老人,很多人可能都有机会进老人院安度晚年,这样的状况怎么不让人为以后担忧呢?

真正关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经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至于单位企业的节日献爱心,真正为老人们做点实事,少些沽名钓誉的虚浮吧。

关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阳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2

在这个金秋送爽,菊香,桂香飘香的季节,也正值迎来了重阳节。

听妈妈说,重阳节有好多习俗,例如:登高、做菊花糕、祭祖等等。总之是孝顺父母及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这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成熟,热烈的气息,我们一家六口准备好去南阳森林公园——独山。

未出发前,我偷偷告诉奶奶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们去爬独山"。奶奶仿佛信了,可过了一会,奶奶自己哼哼哼哼哼哼哼唱着,九九重阳日,是我老太太的老人节。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乐的很,因为奶奶知道今天是重阳而不是我的生日。

我搀着奶奶的手,上了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奶奶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很多孩子在重阳节这天离奇失踪了,原因是他们不孝顺父母及老人,所以重阳这天才被鬼抓走的。故事是假的,可它反映了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孝顺!

我一直挽着奶奶的手,走走歇歇,走走停停,至到十一点钟,我们一家才爬到独山之顶。站在山顶之上,我突然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重阳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千古绝句,又想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下山的路上,妈妈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重阳的感人事迹,使我对重阳节的理解更加彻底了,我自行惭愧啊!内心决定,以后多帮妈妈干点家务,多给奶奶端茶送饭,做一个孝顺父母及老人的好孩子!

此时此刻,我仿佛陶醉了,陶醉在这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重阳节日里!陶醉在中华民族大孝大爱的美德里!让我们携起手,把孝顺父母及老人的美徳传遍神州大地吧!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3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是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是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4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重阳节传统习俗是登高远眺,秋高气爽之际登山,令人心旷神怡。平原之地无山可攀,人们遂吃糕纪念。“糕”和“高”谐音,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佳句。在我国江南,也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但如今大多数年轻人已不知茱萸为何物。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给传统的民俗节日赋予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内涵。

重阳节从岁时节日演变成民俗节日,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过节习俗,但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为了战胜瘟魔,拯救百姓,进山刻苦修炼。九月九那天,他让全村百姓登高避难,拿着师傅传给他的茱萸叶子和菊花酒战胜了瘟魔。从此人们就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5

重阳节快要来临,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准备迎接重阳节。我的家也不例外。瞧,我的爸爸在做重阳糕,妈妈在酿重阳酒,爷爷奶奶在做菜呢。至于我嘛,当然是后备支援——给爷爷奶奶备材料。

一会儿,我便跑得大汗淋漓,看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做食物,我心里有一些嫉妒,凭什么他们可以做食物,我就不可以呀。看我做一道菜出来,让他们刮目相看。于是,我便偷偷地溜到爷爷奶奶身边拿走了一些材料,看也不看,就往锅里倒,拿起锅铲就开始炒,可炒着炒着,我就觉得不对劲,总觉得有股怪味在空气中飘来飘去,我往锅里一看,原来我拿的材料是巧克力酱和鸡蛋,把它们炒成了巧克力味的鸡蛋。

我奶奶要往锅里放材料,不见了鸡蛋和巧克力酱,就叫我:“聪聪,给我买些材料去,我这里少了鸡蛋和巧克力酱。”好吧,我在心里想,只好把事情讲一遍了。于是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奶奶听完哈哈大笑,说:“聪聪,奶奶这就教你一道菜,但要买些材料,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呢?”“当然愿意了!”我一边说,一边飞快地跑出家门,买了材料回来。“这道菜菜名叫天神劫,是这样做的:把鸡蛋敲碎敲好的鸡蛋放进模具里,再倒一些水,再把面筋放进模具里,在上面放一些小巧克力,再放进微波炉里加热10分钟,即可完成。”

谁知,这一次并没有做好,做成了一个里面全是水的东西。第二次,跟上一次一样。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了外面的蜘蛛,我想:既然蜘蛛网被吹破了蜘蛛还能再织,蜘蛛都有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次,我认真地做好每一步,终于做好了天神劫。我咬了一口,香喷喷的。

这一次,让我尝到的不仅是嘴里的甜蜜,更是心里的甜蜜。


重阳节习俗初一作文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快乐初一作文5篇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作文范文10篇

重阳节的回忆初一作文5篇

重阳节的习俗满分作文5篇

重阳节作文600字左右初一五篇

重阳节初中作文600字10篇

重阳节作文600字七年级五篇

美好的重阳节初中作文5篇

敬老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0篇

以重阳节习俗为话题的节日作文600字5篇

    17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