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九九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传统佳节,除了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外,如今还多了一层尊老爱老的意思,那么关于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思。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会一成不变,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渗透进新的内容和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冲击下,敬老孝亲、尊老敬老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已成约定俗成之势,并为全社会所公认,这是重阳节的意义。
首先,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重阳时节,秋高气爽,五谷飘香,是收获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年节成熟,象征夕阳红。清代大诗人袁枚(1716—1797)在一首自励养生诗中写道:
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秋老山容淡”比喻人老色衰,“秋深红更多”喻老年也大有作为。鼓励老年人要豁达开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生命质量更高。
人生是一本书,老年就是书的结尾。而结尾部分往往最精彩,最让人难以忘怀。
其次,“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九九重阳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人们认为这个日子很特殊,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应该特别对待。用它来象征年高德劭、年德并应的老年人最为贴切恰当。菊花是秋天的宠儿,是重阳节的宠儿,相传菊花也是长寿的象征。宋代给它起了一个别致的雅号“延寿客”。重阳时节,百花日渐凋零,而菊花却独立寒秋,神韵高雅,妩媚动人。用秋菊象征老人,从形象到气质都很恰当。老年人成熟、恬淡、宽容,为人民建功立业,有过贡献,德高望重,犹如九九重阳,秋菊点翠——因此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也是顺理成章。
再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亲敬上的优良传统。唐代诗人孟郊(751-814)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拨动了天下儿女报答慈母养育之恩的心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子要出远门,临走前,仁慈的母亲手拿针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一针针缝得又密又牢,就怕孩子在外迟迟不能归来。寸草:小草,比喻游子。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我们做儿女的就像那路边的小草,怎能报答春天所给与的光辉呢?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尤其是后两句,引起天下儿女的共鸣,把尊老敬老之心表达得非常形象和深刻。
是父母小心翼翼地哺乳儿女,是父母在儿女身体有恙时担惊受怕而终日悉心呵护照料,是父母承担了多少艰难劳苦方使儿女知书识礼,是父母费尽了多少精神为儿女定亲婚娶而兴家安业——父母那数不清的大恩,确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我能数尽青丝发,只有亲恩数不来。”所以做儿女的对待父母应该像那乌鸦一样知道反哺,像那羔羊一样知道跪乳,千万不能因为娶了媳妇,添了小家庭的许多甜蜜恩爱,有了生儿育女、儿女绕膝的欢乐就将父母弃之脑后,念念不忘的是多一分孝,少一分不孝!然而,客观现实又如何呢?一些不孝子孙,不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掠夺老人财物,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的合法权益。老年人自杀事件屡有发生。
根据社会存在着的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副部长、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宝库提出建议:考查干部也应看它是否孝敬父母。他说: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已成为影响代际关系的世界性社会问题。在家庭关系上,由于一些人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念的滑坡等等原因,由代际关系引发的矛盾更加突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不单纯是“敬老孝亲”,而是在解决一个反对年龄歧视,融合代际关系,减少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社会问题。定重阳节为老人节是对尊老敬老社会习尚的引导和提倡,是对中华民族事亲敬上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善举,这才是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习俗
唐朝诗人王维一首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了把自身思乡怀亲之情倾诉,还把当时重阳节的习俗道明。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曾有无数人赋诗吟诵。杜甫、白居易、李白等大家都曾借重阳习俗感怀时事,念起故人。九月,秋高气爽,这个时候登高望远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赏菊、喝菊花酒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放的季节,因此,农历九月又称“菊月”。在此期间,常常举办各种赏菊大会,吸引着全城的人争相前往,觥筹交错之际,赋诗抒怀。菊花素来有养生的成分,用菊花制成的菊花酒,也因此成为重阳节的特饮,含“祛灾祈福”的寓意。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一座宝塔,顶头还要做两只小羊,以表“重阳”之意。古人常在这天,将重阳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默念子女百事俱高的祝福语。
插茱萸
插茱萸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普遍。茱萸本身是一种植物,茱萸味道浓郁,可驱虫、逐风邪,将其制酒可养身祛病。古人认为九月九是逢凶之日,这一天将茱萸带在身上可辟邪。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