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禅经典语录80句
佛家认为,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不用过意去在乎,但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也不能随意践踏。佛语的随缘,并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你知道的佛语有哪些呢?有很多关于佛学的句子,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佛学的句子,方便大家查阅,希望能帮到大家,快来看看吧!
一禅经典语录
1. 生活中,我们也像这个人一样四处寻找解脱的途径,殊不知,并没有谁捆住我们的手脚,真正难以突破的是心中的瓶颈。突破心中的瓶颈,清除心中的垃圾,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2. 信心是学习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间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3. 生活终究是美好的,有阳光,有雨露,有白云,有清新的花朵,有的时候不快乐,是自己给心房驻了一道墙。揽一份诗意,学会风起的时候笑看落花;雨落的时候聆听心语,让每个素白若水的日子,有了流过眉梢心底的浅淡清欢;让一些过住在时光的沉淀中释怀。
4. 一个人如果能够养成“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处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地善待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 佛经上说“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静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这是禅者的安贫乐道。翻开禅史,会发现有的禅师,下一顿的饭还没有着落,却仍然悠闲地说:“没有关系,我有清风明月。有的禅师,则是皇帝请他下山却不肯,宁愿以山间的松果为食,与自然同在。正所谓:“昨日相约今日期,临行之时又思维;为僧只宜山中坐,国事宴中不相宜。”
6. 用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讲话,为了事业成功,努力去倾听别人的话吧!
7. 一场盛大的恩宠,悄然落幕于禅的温柔。轻轻地牵着与你一起的那些人间烟火,我愿,从此,只有静好。
8. 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找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070。
9. 只有一颗好心,没有做事的能力,就做不成真正的善事。人群固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做善事须不拘一格,方法多样。首先,应了解帮助的对象。倘若只看对方穷困可怜,便不管不顾地上前帮忙,甚至用冰冷的钱物代替真诚的关怀,就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帮到对方,反而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引起对方的反感。其次,想要做成好事,自身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应机而变的智慧。一个力气不大的人,想要帮助别人提起重物,当然不现实,这是体力上的问题,无法强求。但是,换一种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目的,比如,可以为对方准备一辆拖车,或者请几位搬运工,甚至只是为对方准备一个休憩的地方,送上一杯解渴的清茶,都能帮助对方减轻负担。再次,有好心,一定要做实事。所谓实事,就是真正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事。一个人有一颗想为他人做事的心本来是好事,但是,倘若这个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虚荣心和出名的心思占了上风,或者缺乏长久的毅力,助人时半途而废,这就不算做实事,也不算帮助他人了。总而言之,助人除了怀一颗善心,怀满腔真诚,还需要讲究方法。人与人的相处本就是一件复杂之事,助人也是与人打交道的一种方式,因此,正如与人相处需要方法一样,助人也不能以一概全。其实,只要真心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地体会他人的心思,体谅他人的处境,才能用好心做成实事。
10. 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六
11. 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焰上雪花飞,一点清凉除热恼。——《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2. 高居俯视,听政万方,寂然不动,感通无碍,言不虚发,一切自成。“四十华严”卷十二
13. 一个人,只有放空自己,才能让生命的缝隙透进阳光。正如把手机电池里的余电都用掉,是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是为了更好地充电一样,我们放空自己,也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长久的幸福感,得到更多的充实感。若能心平气和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远离焦虑,胸襟也会变得开阔起来,这时你会豁然发现,每一个让自己头疼的问题其实都已经有了答案。
14.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讲良心不是由于社会的强迫,而是出自对自身生命的关怀和承担。——净慧
15. 不伤害众生,就是断恶;能利益众生,就是行善。
16. 放下下执著,则与气无处不在。
17.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性;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民国)弘一《佛法十疑略释》
18. 【心灵禅语】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在清与淡雅;快乐的人生,不在盲目追求,在真诚相待;快乐的人生,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争取;快乐的人生,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获得。心若诚恳,则光明出现;心若善良,则道德显著;人若真诚,则信用自来;人若实在,则缘分必到。
19. 阿弥陀佛有时在外叩我们的心门,让我们放他进去;有时在内,打开光明殿,请我们人他的宝殿。可怜我们要么如防盗贼一样,将弥陀拒之门外;要么如游魂游荡在黑暗荒野,不肯进佛的殿,也是自己把自心流放在心灵殿堂之外。心人不了自己的殿,如人回不到自己的家,如何不痛苦、不孤独、不流浪?
20.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傅大士》
一日一禅经典语录
1. 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自找烦恼,有时是 由于不能谅解他人。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自找烦恼的人听了就 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 久了,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弄出人命案来。
2. 世尊灵山拈花,迦叶会心一笑。禅,就在这拈花微笑之间诞生。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尤其是其不拘一格的机锋,涤荡着世人浮躁的心灵,使愈来愈多的人得以摆脱烦恼的纠缠与束缚,蓦然回首处,寻找到那内在本自具足的宁静与祥知……
3. 《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应尽还源品至于涅盘,不着涅盘,不起涅盘之想。《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4.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叶福备书》
5. 佛长久地望着,那眉目里有分明能看到的悲怜。留下吧,不要再贪恋红尘。留下皈依佛门,诵经听禅。弹指间,一片菩提叶飘落在我的面前。叶上有隐约流动的色彩。我拾取了一份前世的记忆,拿在手里细细的端详着。前世,那人将你的痴心如灰尘般轻轻掸落。
6.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7. 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宽恕,便能令我们多一位朋友。
8. 远离一切戏论,不思未来,不忆过去,不被现境所牵,保全当下的心,能够安住在全然的觉照之中,无住无相,不落空,这是最好的修习禅定,自然解脱一切。
9. 是以佛法如诲,无所不包,至理犹空,何门不入。众哲冥会,千圣交归,真俗齐行,愚智一照。开俗谛也,则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绍,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不惟一字以为褒,岂止五刑而作戒。敷真谛也,则是非双泯,能所俱空,收万象为一真,会三乘归圆极。非二谛之所齐,岂百家之所及!(五代)永明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六
10. 如果我们把握了当下的一切,在未来就不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禅者的心态,就是要生活在无忧之中,要有无忧之心。无忧是指我们心里面没有对未来的牵挂,或者说放下了对未来的牵挂。因为,每一个当下就是直指未来,当我们对每一个当下能放下的时候,对未来也就放下了。
11. 何谓菩萨能持智慧?佛言:于一切法无有戏论。《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12. 若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谢天意的磨练。
13. 绝境逢生,不将这颗整日随万境流转的心置之于死地,本来面目就难以 显现,以妄心处事,正如时时刻刻戴着面具,时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着而障碍了自身佛性。妄心,生死流转,没 有直面的勇气,就没有一刀两断的可能。债主随时都会上门,与其躲一 辈子,还是面对吧。
14. 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15.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和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16. 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yipinjuzi.com整理)
17.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快乐,但幸福与快乐并非用物质来衡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若能常心满意足,就是最幸福的人!
18.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方便品
19. 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淫欲法,是为法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五
20. 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二
21. 【天天禅语】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22. 世事纷扰恼人以致不堪承受之际,常用之对治策略,一则逃避二则移情, 逃避如鸵鸟埋头,烈日风沙关我何事?移情似猿猴攀枝,放一再抓一。 此姑且谓之境空,但非真空。心空者,需从无我入手,我由色心二法所 构成,谛观此二法之缘起,方见我之实相为无我。此时,我于外物之贪爱, 我于自身之烦恼,何曾染着这无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世间阔步奔 运而自在。无我,色心之小我顿无,心空境亦空,虽空,然世间万法皆 是我,此谓大我。
23. “获得第六罐”的方法属于那些敢于发现的人。空罐就是闲置的资源, 空罐就是价值;每个人都有空罐,都有很多资源闲置着,如果被充分整合, 我们将惊叹自己的表现。
24. 心灵的荒芜可以让一个人的意志变得不堪一击,因为对他而言,没有真正可以让心灵皈依的地方。人的心灵就如同一片荒地,只有种上了庄稼才会有金灿灿的收获。修养自己的心灵,时时给我们的心灵后花园浇水施肥,清除心中的杂质,让人生在任何挫折之下,都能展示美丽的图景。
25. 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帜,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假如周围环境与我们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现在外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
26. 谁是英雄?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
27.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路有多宽,心就有多宽。如果无路可走,无处可去,被逼到墙角,不怨他人,只怪自己心窄。
28.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顺境逆境都 值得珍惜,没有什么值得刻意改变自己,放下一些沉重,丢一份忧郁,未来 才会多一片翱翔的天空。
29. 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大集经》卷十
30. 时光,一路前行,怎容得下丝毫的倦怠?缘起缘灭,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岁月河流中遗忘了彼此。犹如春尽,便是花落相惜。或许,岁月自有禅的深意,只待我们慢慢去参悟。流年似水,我在伊水之湄,等下一次的邂逅。紫陌红尘,只愿下一次轮回,默守清欢。
一日一禅的经典语录
1. 不以四摄摄取众生而调伏之,不知众生上中下根,足名魔业。《大集经》卷十一
2. 法教布施:法教布施并不只是弘扬佛法,而且能遣除闻法者的无明。为遣除无明而讲法,才是真正的法教布施。布施法教的目的,就是闻法者心中树立正知正见,并启迪修证的大智慧。修证的智慧,是所有智慧当中最殊胜的智慧。冈波巴大师说:“由修证所生起的一刹那智慧,比由闻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胜。”
3.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禅,也不是依样画葫芦可以学的,是完全用己心去接师心的。自古禅僧,你莫以为他举止怪异,言谈奇特,但怪异中有真实,奇特中有常理。若非禅僧,只要一开口,行家面前就知有没有。禅悟不是装的,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
4. 今天只有一次,应好好把握做该做的事。
5. 大错误容易反省,小习气不易去除。
6. 譬如士夫持斧头人山,见芭蕉树,谓材堪用,断根、截叶、斫枝、剥皮,求其坚实,剥止于尽,都无坚处。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当正观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盘。《杂阿含经》卷十,第248经
7. 我们所看到的幸福与灾难,在同一条河流里漂浮,到最后都分辨不出彼此的意义。时光不语,曾经典实相处过的人事,渐次地遥远而渺茫。只有那朵菩提花不会老去,岁月无法将之磨损半分。依旧修炼在红尘里,依旧明净着,清朗着,安稳喜乐,平静祥和。
8.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从拔除病苦一开始。
9. 【天天禅语】无论处于任何领域,坚守岗位、向前精进,才能成功。
10. 权势如绳索,捆绑身心,不得自在。
11. 一个人真正的住处应当存于内心。如果能够不为外物所动,心中的佛性坚如磐石,那才是真正找到了灵命的安身之所。我们也应该不断在社会中接受磨炼、坚固自己的心,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去面对。
12. 天灾出自人祸,人祸源自人心。
13.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感受。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正如一个有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仍然是圆的。心中有欢喜,心中有圆满,珍惜拥有的,感恩得到的,就能时时感受幸福。
14. 【天天禅语】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15. 人生在世,为稻梁谋不易,很多时候不得不与现实讲和,说 风凉话饱不了肚腹。对现实剑拔弩张,现实一般不会就以牙还牙那么 简单。有时候必须承认,现实就是一堵铜墙铁壁,硬碰硬免不了头破 血流,到头来受伤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妥协办不到,硬碰又不 行,就需要迂回策略,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图取胜方略。
16. 棉苗纷纷从土里钻出来,好奇地打量春天、打量我。就在那 一瞬间,我看见了生命的灿烂和奇妙!
17. 悲心与空性,为成佛要伴。通达空性为见,见净为定,悲空不二为戒。(古印度)阿底峡
18. 有人寻找最好的生活,找来找去找不着。哦!原来最好的生活总是在生活之外。生活中的局限,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不完美,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无奈,你无路可寻。生活之外的生活呢?就全凭你的体会、体验、体悟了。有了体会、体验、体悟,最好的生活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在你自己的心中。一觉真法师
19. 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则生天上。《四分律比丘戒本》
20. 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
21. 静坐光阴深处,看春意渐浓,看花开满枝,看新绿摇翠,风含情,水含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采一朵白云的悠闲,携一缕柳韵的温婉,揽一份诗意入怀,静听风,枕花眠。花闲,人静,水碧,风清,禅房花木深,云水空禅心。
22. 我谓二种说: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楞伽经》卷三
23. 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己相近者,就当作兄弟姊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洁、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24.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人要有一种无我的态度,意识 中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想长寿这个念头,这样就没有烦恼 生成。
25. 佛教的“信”,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缺少其中之一部不是完整的信,能做到完全相信,是极为困难的。
2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今天只有一次,应好好把握做该做的事。
27. 言僧宝者,亦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霪,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瞋痴暗,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大乘理趣六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
28. 【天天禅语】我们的行、住、坐、卧与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盘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29.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3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 愚好丑要包容得。
一日一禅经典语录80句相关文章:
★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