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亲子科学教案
学习科学时,学生可以应用和练习他们的数学能力——如测量、计数、估算,把数据整理成表格、制作和解释图表。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亲子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大班科学教案:让位
一.活动题目
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宝宝从哪儿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子宫及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宝宝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表明宝宝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表演宝宝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他们在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移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羽毛、纸团、皮球、积木、汽车、沙包、铁块若干。
2.室外准备器械:滑板车、大型积木、塑料圈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出问题。
指导语: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玩吗?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怎样让这些不动的东西动起来呢?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二.幼儿操作、探索
1.幼儿尝试操作、观察,教师指导,重点启发幼儿想办法让桌子上的物体动起来。
2.提问:请你们说一说用什么好办法让这些动起来?(幼儿用动作讲述表演)
3.教师小结:原来,要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脚踢,还可以用嘴吹。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教师提出新问题,让幼儿试着用不同的力移动物体。
2.教师小结:用力大,这些东西移动得就快,而且远;反过来,用力小,这些东西移动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问,操作尝试,巩固教学内容
1.指导语:刚刚我们是让桌子上的东西动了起来,现在请你们想办法让周围的东西动起来,看看轻的东西用力怎么样?重的东西用力怎么样?
2.今天,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东西移动起来,我们知道轻的东西用力小,重的东西用力大;反过来,用力大,东西动得又快又远,用力小,东西动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动:幼儿到室外操作巩固和感受物体移动的秘密。
相关文章:
2.亲子科学教案设计
5.亲子科学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