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西藏的当天上午,结束了七月份的语法小班课,一口气说了将近四个小时,被我妈直指“残忍”。但即便如此,我还觉得虎头蛇尾,担心有些重要的东西没讲到位,只能寄希望于学生课下自己钻研了。只有自己带学生,才理解高中时老师为什么苦口婆心劝大家复习、写作业,才理解研究生时高宏老师为什么连讲三小时不下课还拖堂因为一个享受自己职业的老师,其效用不止来自于工资、课时费,还有学生领悟的目光和自信的笑容啊。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赵燕,兰芷浴河湟。”民生和教化,永远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两条腿,也是有志者努力的两个大方向。还记得在四川藏区,听导游诉说当地官员如何努力让游牧民族定居下来,从而建立了工厂、医院和学堂,突然意识到,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胸怀和志向,不就实现在这些脚踏实地的“小”事当中吗?从那时起,我决定去读博士、做一名经济学研究者,起码,能在与一代代年轻学子的思想碰撞中传道授业解惑;若有幸,还可为学科发展或国家富强尽绵薄之力。
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你别看我嘻嘻哈哈吊儿郎当,我可是有学术理想和家国情怀的呢。我还跟我的学生说:一个人努力的源动力必须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小学时父母可以看着你背书,高中时父母能看着你想题吗?一道题明明动脑钻研可以想通,你非说智商不够就是不懂,爸妈把你的头按在书里也没用啊。所以我带学生希望达到的,第一起码要把知识讲懂;第二最好能提起对学科的兴趣;第三若有可能,希望能唤醒他们的责任感、羞耻心、理想主义。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家长的信息,说孩子不再愁眉苦脸了、开始主动学习英语了。还有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这样,我以后都不怕了”。这次带的学生中,有几个比较羞涩、对自己缺乏自信。其实学生时代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是与成绩挂钩的。如果因为不自信而有心理预设、不敢与老师同学交流,会进一步学不好,陷入恶性循环。我便去寻找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多年的学生生涯让我深有体会,当老师的一定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和赞美,批评也可以用玩笑的形式说出来,因为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当年我还是全校第16名的时候,那个年轻的班主任就神秘地笑着问我“是不是想去那个B打头的大学”,没有这句话,哪有我今天。另外还有些学生,语感不错,语法却不扎实,其中还有一两个仗着自己语感好,还不会跑就想飞了。这种孩子要时不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漏洞。作为老师有这本事其实很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意苦口婆心地劝诫了。我曾对我一个学生说:因为我太了解你,如果叫我去出中考试卷,我能让你十五道选择题全错,还不重样。
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常常有诸葛亮看阿斗的那种心情--“我不能保你一辈子,你可要自己争气呀”。我的课很短,如果他们听了之后,时常把讲义翻出来看看,多想想自己的漏洞和可以提高的地方,我就很满足了。
现在的孩子都很苦,假期的辅导课连轴转,一些父母也是严防死守不许干学习之外的事。但我还是想劝大家一句: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读那些经历过时间淘洗的好书,无论哪一类,历史故事也好、军事科技也好、武侠传奇也好、生活小品也好、散文感悟也好,甚至言情小说也不是不可以,从宇宙之大或品类之盛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尽快为自己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