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是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用月新月异,已经无法形容当今时代变化的速度,昨是今非的事,常常颠覆常识,颠覆真理。比如:微信革了移动的命,自媒体革了报纸的命,直播割了电视的命,支付宝割了银行的命……看不懂,不理解,不适应是这个时代群体病症,善于学习,紧跟形势,拥抱新时代的个人、群体,“三不”的症状可能会轻一些,但也都会感叹:变化太快,刚刚有点适应,时代又变样。
最不适应的人群,就是将老已老的群体,老了老了,还要学这学那?比如,去菜场买小菜,超市买香烟是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支付,出门叫车也要会滴滴打车。没人逼你赶这个时髦,但因为不会,比别人就多了诸多麻烦,少了很多方便。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在今天已不是什么姿态与情怀,而是生存的一种需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毫不客气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尽管我们不一定欢迎,甚至排斥。但它们不在乎我们的态度,不请自到。所以,拒绝不了,就得学会接受,否则朝夕相处,曰子怎么过?多想想他们的好,慢慢地也会觉得它们是你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帮手。我今年六十又三,已经学会了网上办公,写微博,发微信,写头条,用支付宝和微信,也偶忽玩玩手游,养青蛙,年底居然收到很多自媒体的奖杯。从拒绝到习惯,再到离不开,有乐趣,说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变化的。不管是自觉变化,还是被迫变化,我感觉变比不变好。
这是一个建立在谦虚的精神上的,几千年来,谁也没有对这一句话有过任何的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更没有人对这句话进行破局,甚至批判,所有人都觉得这句话是真理。想想也是啊,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所未知的,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讲这句话时也会微微点头,绝对不会当场斥责对方“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我在这里可以,我必须要负责地对这句话进行驳斥,不然,我们的社会依然还会有太多的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导致在离开人世时依然只是一个“学习者”。
为什么我要批判“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呢?因为有了这句话,我们就会堂而皇之地对一切自己所不懂的知识盲目的“求知”,结果荒废了自己美好的年华。我们这个社会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天文地理、化学、医学、哲学、自然科学你不可能样样精通,更没有精力去学些,即便让你全部学会了,你又能如何?
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活着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精力你都要投入到日常生活的维持、正常工作和社会事务,留给你每天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少之又少,请问,即便给你30年的学习时间,你又能学到多少知识?学会了之后,你还有多少年可以将知识进行运用呢?
殊不知,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你不能在有限的人生让自己成为什么都懂什么都知的万宝全书,事实上你也做不到!但有一点我相信,如果你真这么做了,那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专门储藏他人知识的SB大脑。
知识的价值不是在于储存,而是运用!能后熟练运用知识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所以,当你主张活到老学到老的时候,你整个人生一直在储备知识,而且,大量的知识是没有价值,因为你不去运用它就没有价值。非但没有价值,而且还会增加你的负担,如同电脑硬盘里储存着你根本不用的资料,拜拜占据了你有限的空间。
我从20年前就不再阅读知识性书籍,而是专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难题的工具,并不断地训练自己驾驭难题解决方法和使用各种工具的技能。我发现知识只是解决难题的一部分,属于难题解决的方法,而解决难题还需要特殊的工具,有了工具我还需要熟练使用工具的技能,如同木料、家具图纸和木工工具摆在我面前,我能轻松打造出漂亮的家具来,我就是一个高手!
这个技能就是我们的横向思维创新技能!我知道商业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我知道颠覆性创新的结果是什么?我知道一个策划人需要掌握多种知识。但光知道(知识)还不行!我还得需要工具(横向思维创新工具),还需要熟练驾驭方法和工具的技能(熟练在逻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模式中切换的能力),这样我才能解决未来的商业难题。
与其不断的学习学习,不如寻找一种方法和特殊的工具,将头脑里已经存储的知识发挥出来,专门进行难题攻克,让其的价值发挥出10G、100G乃至1000G的能量。
另外,知识可以向他人借。工具也可以借,关键是,你能熟练驾驭工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