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高考?

良兴 1172分享

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经历过高考的人,估计在高考结束的头几年里,每到高考那几天还是会小失眠小激动小兴奋。

就拿我来说,尽管高考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暴露年龄了老姐姐),但偶尔还是会梦见自己紧握着2B铅笔在试卷上涂涂画画,然后交卷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应该涂在机读卡上,但架着啤酒瓶底那么厚眼镜的监考老师毫不留情的从我手里抽走了试卷,完全不顾及满头大汗的我。

这样的梦,庆幸只是个梦啊。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只经历这一次高考,而这一次的经历,可能会是你命运的转折点,可能会决定你是“光宗耀祖”还是“遗憾终生”。

前些年还有不少高考失利就跳楼的新闻出来,看到之后确实万分惋惜;

这两年有不少小年轻,把高考当儿戏,幻想着当毫不费力就可以挣大钱的“网红”。

高考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要一个00后来谈论高考的意义,可能确实有点为难,不过要想明白高考的意义并且从中获益,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帮你打开思路。

提到高考,就不得不说下它的前世今生。

科举。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大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12月一个冬天。这是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有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科举成绩的公布日,也是第一位科举状元的诞生日。

虽然这是一个寒冬的早晨,但是对于成千上万报国无门的寒门士子,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唐盛世而言,无疑是一场春天的约会。

它标志着自秦汉以来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官场局面,将彻底被打破。

从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许多出身贫寒但能力卓绝的读书人得以打破阶级的桎梏,登堂入室,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

这些人当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一代书法大家柳公权;有历经四朝、两任宰相的一代名将郭子仪;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

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1936年,民国时期,全国已经发展到100多所大学。不得不说,只有民国期间的教育才能称为中国历史的巅峰,民国间的大学才能被称之为国之重器。

最有名的莫过于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1946) 由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当时在世界赫赫有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奇迹。

 

华罗庚、朱自清、杨振宁、邓稼先、沈从文、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朱光潜等等数不尽的当代大师均出于此地。1966年,动乱爆发。在那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狂热年代里,高考制度被全部废除。这期间,高考被整整停止了十年。这十年间,上大学不是靠能力,是靠“推荐”,这中间滋生了多少利益与不公,无从知晓。直到十年动乱结束后,高考才迎来转折点。1977年7月,邓小平正式复出后主管科技、教育工作,1977年9月,由于它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因为之前10年的积压,据说全国1160万人报考,57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以下组珍贵的系列口述纪录,为风云变迁的历史增添了人文温度。历史学家雷颐当年的“孤独与疲惫”——“吃完饭,别人在打牌,我就在复习,都是复习到半夜,中午整个车间机床轰鸣,一点没把我打醒,太累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是“跑与抢”——“每天下午(大学的新华书店)进新书时,要去抢。10分钟就卖没了。(我们)下课也就十分钟,赶紧飞跑到书店,看看今天有什么新书,有的话赶紧抢”。;北大教授陈平原的“饥饿与求知”——“我曾经问我的学生,第一,你有没有饥饿的感觉?第二,有没有求知的欲望?而我们那代人是两者结在一起的。有饥饿的感觉,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多数人而言,“高考”是青葱岁月的“焦虑”代词。但1977年,高考成为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关于恢复高考,推荐观看电影《高考1977》)

    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曾经的科举,还是今日的高考,虽然经历了废止与重生,时至今日,尽管有争议,高考已然成为中国当下社会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遴选制度。纵然在高考实施的几十年间,存在诸多例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录取要求因地制宜等因素,这样的遴选制度依然是“打破固层,改变命运”的良好评判标准。当然了,你仍然可以去当所谓的网红、当你认为的一切不需要花费力气就可以得到的。但你也要做好随时被抛弃被扔掉的准备。毕竟,这个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叫做捷径。

 

 

 

我们为什么要高考?

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经历过高考的人,估计在高考结束的头几年里,每到高考那几天还是会小失眠小激动小兴奋。 就拿我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热门排行榜

    613165